眼看著桃子賣不出去落到地上,老孫很無奈。
孫巖峰家的5500多棵桃樹豐收了,不過這個遼南地區最大的單體桃園卻可能面臨“血本無歸”。這個看似荒謬的悖論讓這位40多歲的桃園經營者哭笑不得。
這個困境同時出現在金州新區華家街道的上千畝桃園里。在這個十幾年前依托諸多罐頭廠“一窩蜂”上馬種植的罐頭桃生產集中區,從栽種3000棵以上的大桃園到二三百棵的個體種植戶,在這個豐收季到來的同時面臨銷售難題。因為罐頭廠或停產或轉產,來收購的經紀人越來越少,收購價格越壓越低。盲目跟風種植和 “單一銷售渠道”帶來的惡果正在逐漸顯現。
豐收后的憂愁:桃園可能“要黃了”
8月1日上午,十多個桃子種植戶守在孫巖峰家的桃園里,等著一個收購桃子的經紀人上門。上午10點,久候不至的經紀人終于來了電話:“罐頭廠停產了,你們別等我啦!”
老孫一屁股坐在田頭,看著桃子壓彎了樹枝的200多畝桃園發呆。這片栽種了5500多棵桃樹的土地幾乎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老孫告訴記者,這片果園是他10年前開始經營的,今年收成不錯,眼瞅著是個豐收季。“桃樹的總產量應該能達到60萬斤左右!”
而在金州新區華家街道,豐收的桃園隨處可見。村民老張家的桃園內種植桃樹3000多棵,產量約40萬斤。他告訴記者,整個華家街道,種植3000棵以上桃樹的大戶7家,種二三百棵桃樹的農戶更多。”我們這里是遼南地區最大的罐頭桃生產基地之一。“果農們頗為自豪地介紹說。
豐收并不意味著致富。從7月初桃子陸續成熟至今,孫巖峰還沒賣出過一批桃子。因為華家地區主要種植的是“豐二”、“前八”等桃子品種。“這些不是市場上銷售的商品桃,而是專供罐頭廠加工的桃子種類。”所以孫巖峰和桃農們的銷售渠道非常單一:每到收獲季,帶著裝錢黑提包的罐頭廠經紀人們就是桃農們眼里的“財神”。但今年“財神”們一直沒上門。偶爾有經紀人上門收桃,價格也壓得很低。
“前天有人上門收桃子,每斤只給我5毛5,一次還收不了太多。”孫巖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侍弄桃園一年的投入包括化肥、農藥等就要10萬多元,加上租地成本等就更多了。眼看著桃子賣不出去,已經開始有成熟的桃子隨雨落下、慢慢腐爛。孫巖峰很是心疼。“我感覺這個大規模的桃園可能要黃了。”他說。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