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季度,廣東省工商局對梅州市、河源市、清遠市及韶關市流通環節肉制品進行了抽檢,共抽檢120批次,其中合格96批次,不合格24批次,合格率為80%,純標簽不合格2批次,內在質量合格率為81.7%。
本次肉制品抽查不合格項目有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過氧化值、磺胺類總量、氯霉素、標簽。其中,標稱章貢區郭萬生臘味商行生產的散裝臘鴨(2013-2-2)、標稱中山市黃圃鎮穗昌肉食制品廠生產的5kg/箱“銘豪皇”廣式臘腸(2013-1-19),檢出氯霉素項目不合格。一批次散裝香腸(2013-3-25)檢出磺胺類總量不合格,標稱生產企業名稱為“聚金泰湘川調料批發”。
工商部門解釋,氯霉素是抗生素中的一類物質,造成肉制品商品氯霉素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是肉制品的主原料畜禽肉本身氯霉素殘留超標,主要也可能與畜禽養殖過程中不規范用藥,超量用藥、不按規定執行停藥期有關。長期食用抗生素殘留超標的食品后,當體內的藥物濃度蓄積到一定的量時會對人體產生多種急慢性中毒。氯霉素的超標可引起致命的“灰嬰綜合癥”的反應,嚴重者還會造成人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磺胺類總量包括磺胺醋酰、磺胺噻唑、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對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氧噠嗪、磺胺氯噠嗪、磺胺地索辛、磺胺甲基異噁唑、磺胺嘧啶等。造成肉制品磺胺類藥物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是肉制品的主原料畜禽肉本身磺胺類藥物殘留超標,可能與畜禽養殖過程中不規范用藥,超量用藥、不按規定執行停藥期有關。磺胺類藥物代謝緩慢,不規范用藥很容易造成在畜禽體內的蓄積。動物性食品中的藥物殘留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各種慢性、蓄積毒性,如過敏反應、免疫毒性、發育毒性等。長期食用磺胺類藥物殘留超標的食品,會破壞正常的免疫機能,破壞人的造血系統,造成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等,也可能具有潛在的致癌作用。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