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創立一報一欄。組織編印《淮陰漁業科技入戶簡報》,及時總結推廣該區在漁業科技入戶工作中涌現出的新做法、新經驗、新典型、新成績。為保障漁業政策、技術、信息及時入戶,該區在示范戶相對集中的區域設置漁事指導欄,由該片的指導員負責將有關信息、技術、要求、注意事項通過漁事指導欄告知示范戶,同時也為科技輻射戶提供了技術指導服務。
二是創建通訊服務平臺。該區從示范戶補貼中抽出部分經費,建立漁業科技入戶手機群。通過這種平臺,示范戶與示范戶、示范戶與指導員及專家組之間互打免費,這樣,示范戶在生產養殖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就可以免費咨詢,示范戶與指導員及專家組電話互動得到進一步加強,提高了服務效率。另一方面,開通漁業科技短信服務平臺,在第一時間將技術、病害等最新信息迅速傳遞給示范戶和指導員。
三是設立漁業科技入戶電教點。該區利用組織部門在基層黨支部設置的黨員電教點資源,在示范戶比較集中的漁業重點村設立漁業科技入戶電教點,方便該片指導員普及推廣漁業新品種、新技術。同時,該區為每一電教點配備了《淡水魚病防治》、《龍蝦養殖方法》、《池塘養魚水質調節技術》等最新的漁業科普光盤。
四是建立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區。為創新漁業科技入戶指導方式,該區在韓橋鄉、凌橋鄉設立河蟹生態養殖示范區和草魚生態養殖試驗示范區,通過區專家及指導員的跟蹤指導和服務,進一步擴大漁業科技入戶在鄉鎮村干部群眾中的影響。(秋玉)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