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筆者來到銅梁縣少云鎮高碑村。放眼望去,一灣灣的魚池田里,群群游動的烏魚掀起陣陣漣漪。
銅梁縣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人陳輝介紹說,這一片烏魚養殖面積已達到1300多畝,加上侶俸、平灘、二坪、西河等幾個正在實施的鎮,全縣烏魚規模將在3年內達到1萬畝。屆時,將成為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烏魚養殖基地。
制衣工返鄉養烏魚
銅梁是重慶市養魚大縣,但長期以來養殖的主要是傳統的四大家魚。說到烏魚養殖的興起,首功于一位名叫周運明的返鄉農民工。
今年30歲的周運明早年隨長輩到廣州辦制衣公司,工作之余,他常到附近農戶家的魚塘釣魚,一次擺龍門陣時,得知他們養殖的烏魚經濟效益高,市場上供不應求,80%銷往成都、重慶。
“我在廣州看到養烏魚畝產可以達到5噸,而重慶市場的烏魚80%都來自廣州,每斤價格都在十一二元,利潤空間比較大,廣州的人都大力發展烏魚。所以我選擇了回重慶來養烏魚。”他說。
2008年,周運明以每年250公斤稻谷的價格,承租了當地群眾的80多畝地開挖魚塘,加上自家的田地,養起了近100畝烏魚。當年就獲得了成功,畝產烏魚5噸,每畝產值達到了10萬元,畝純收入3萬多元。
同時,周運明聘請縣里水產專家,還解決了當地烏魚養殖技術的兩大傳統難題:一是每月篩選一次魚苗,將大小一致的魚苗放在同一個魚塘,實行分類養殖,從而避免了烏魚自相殘殺;二是修建了良好的給排水設施,避免魚塘大雨漲水造成魚苗逃逸。2009年,周運明養殖烏魚成功,收獲成魚50萬斤。
本地育苗面臨難關
據負責基地建設的少云鎮負責人汪霞介紹,該鎮烏魚特色養殖規?;l展,已引起市縣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獲批市級生態商品魚基地建設項目。
“現在,魚池經過整修更加堅固牢實,水渠能排能灌,平整的作業便道四通八達,將一個個池子連接了起來,干起事來更方便了。”周運明說。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