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今年中央1號文件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作出了系統部署,這是中央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為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大好形勢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當前“三農”工作的重大課題。
實踐證明,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客觀要求;是減少農產品市場波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撐;是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應對“誰來種地”問題的迫切需要。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
一、積極穩妥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搞現代農業要有適度規模,要適度規模必須有土地流轉,土地流轉的前提是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國內外的實踐充分證明,家庭經營不僅適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適應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是當前各國農業經營的普遍形式。我國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要不斷完善。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首先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但是,現在一些地方仍然隨意調整承包地,甚至違背農民意愿,違法收回農戶承包地,引起農民上訪。為此,要研究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