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由大田縣福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實施的“省級生姜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通過了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驗收小組的現場考核,成為該縣第三個通過驗收的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該示范區項目位于大田縣前坪鄉,總面積達7000畝。
生姜是大田一大特色產業,也是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如何讓生姜產業走得更健康、更強勁呢?3年前,大田縣通過加強生姜標準化體系建設,在示范區建立了“六統一”的生產管理制度:即統一提供種子、統一提供化肥、統一供應農藥、統一生產技術標準、統一商標品牌、統一產品銷售。縣質監、工商等部門不定期進行專項檢查,配備質量監管協管員,邀請專家、教授,對技術員、農戶等進行集中授課,現場培訓,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將生姜產業發展引上標準化道路,推進整個產業的標準化建設。
3年來,示范區完成了金姜品種及栽培技術規范的制訂、福建省地方特色蔬菜品種及配套技術研究與開發等課題,形成了技術標準體系10個、管理標準體系7個、工作標準5個,建立了大田縣生姜協會、大田金綠生姜專業合作社,“抱團”抵御生姜市場風險。
示范區在技術創新上也取得豐碩成果:探索出生姜沙壤土分層窖藏技術,增加儲藏量的同時,將儲藏時間由原來的6個月延長到12個月,實現生姜產品市場周年供應;總結應用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建立了施肥的數學模型,實施配方施肥,提出“雙行窄株”種植方式,改變了過去姜農憑生產經驗種植生姜的現狀;形成了《“金姜”綜合標準體系》,規范了金姜從留種、生產到產品采收、運輸包裝各個技術環節,做到生產按程序,質量有標準。
生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的建立與實施,增強了該縣生姜產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推進了該縣生姜產業化經營。項目實施后,生姜的質量及產品知名度得到較大提升,先后榮獲“福建名牌產品”、綠色食品認證,“高峰”金姜商標獲福建省著名商標等榮譽;示范區平均畝產達2311公斤,畝產值近萬元,與項目實施前3年對比,分別比增28.4%、31.9%,新增效益達2805萬元,增加了姜農的經濟收入。
在示范區的影響下,大田縣生姜種植面積已突破2萬畝,產量3萬噸以上,產值達1.2億元,生姜標準化生產輻射全縣9個鄉鎮、61個村,涉及農戶3846戶,生姜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82%。產品銷往廣州、廈門、泉州等沿海大中城市。
來源:三明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