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近10年來,我國玉米進口量飛速增長。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玉米進口量僅為0.1萬噸,到2012年進口量已激增到520.8萬噸,10年增長超過5000倍。2009年之前,我國年度玉米進口量不超過10萬噸,一直為玉米凈出口國。2010年是我國玉米進口的分水嶺,當年度進口量超過以往10年累計進口量,創歷史新高,達157.3萬噸,成為玉米凈進口國。2012年我國玉米進口再創歷史新高,達520.8萬噸。今年前4個月玉米進口達144.8萬噸。2003-2013年1-4月我國玉米進口呈現以下特點:
一、玉米進口飛速增長,由凈出口國迅速轉變為凈進口國
2003年我國玉米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場。當年度出口1640.1萬噸,進口玉米僅為0.1萬噸,進出口差距為-1640萬噸。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縮小,進口不斷增加,出口迅速下降,玉米進出口差距快速縮小。到2009年我國出口玉米僅為12.7萬噸,進口8.4萬噸,進出口差距縮小到-4.6萬噸。 2009之前我國玉米進口量一直在個位數徘徊,出口量大于進口量,我國是玉米凈出口國。
2010年在國內玉米減產、養殖業快速發展和玉米深加工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玉米進口量同比增長1762.2%,超過過去10年累計進口量的6.5倍。同期我國玉米出口量僅為12.7萬噸。至此我國從玉米凈出口國變為玉米凈進口國。2012年我國玉米進口繼續保持飛速增長態勢,進口量同比增長197%,高于出口495.1萬噸。(見圖1)
2012年我國玉米總產量增至2.08億噸,實現“九連增”并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再加上同期我國玉米進口量激增,使2013年玉米進口增速回落。2013年1-4月我國玉米進口量高位回落,進口呈減少態勢,但依然超過144萬噸,高于出口143.4萬噸。
二、玉米進口飛速增長后,我國進口玉米幾乎全部來自美國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從美國進口2,700噸玉米,排名美國玉米進口國第48位。2010年是我國首次從全球最大的玉米生產國美國進口玉米150.3萬噸,上年僅進口6900噸,占95.5%。相比之下,2003-2009年我國從所有國家進口的玉米不足25萬噸。
2010-2013年1-4月我國自美國進口的玉米在同期玉米進口量中的占據均超過95%。2011和2012年我國來自美國的玉米占比超過97%。2013年1-4月我國自美國進口玉米144.5萬噸,占同期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的99.8%。
三、國有企業主導進口,占比持續快速上升
2010年我國國有企業進口玉米106.9萬噸,上年進口9476噸,占67.9%;私營企業進口35萬噸,增長4.6倍,占22.3%;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5.5萬噸,激增11.3倍。
2013年1-4月,我國國有企業進口玉米144.4萬噸,減少27.0%,占同期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的99.7%,比2010年提升31。8個百分點。同期,民營及其他企業進口0.3萬噸。(見表1)
四、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占據絕對比重
2010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玉米153.1萬噸,激增39.3倍,占當年我國玉米進口總量(下同)的97.3%;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口4.2萬噸,下降10.1%。2013年1-4月,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玉米144.6萬噸,減少17.4%,占同期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的99.8%。同期,以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方式進口玉米0.2萬噸,減少幅度超過70%。
我國玉米以前一直是純出口,后來轉變為有出有進,從2010年開始進口大于出口。2010年以來受國內自然災害影響,國內玉米減產,以及國內養殖業和玉米深加工業的適度發展,我國玉米進口快速增長。長期來看,我國玉米消費需求前景良好,將繼續呈快速增長的態勢,但玉米產量增長空間有限,需求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當前中國玉米的供求格局已經從過去的寬松過渡到緊平衡,更長時間后,供求將進一步過渡到緊張狀態,這種背景下,玉米進口的增加成為必然。到2015年,中國年進口玉米量將達1500萬噸。
隨著國內消費量的急劇擴張,我國的玉米凈進口或將成為常態,對外依存度將逐漸增高。美國玉米主產區在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與我國東北地區接近,玉米質量與東北玉米相近,品質高于我國其余玉米產區所產玉米的品質。自2010年我國玉米進口快速增長后,我國進口的玉米超過95%來自美國。隨著我國玉米進口量的增加,國家開始實施玉米進口市場多元化措施,保障我國糧食的價格安全。我國制定的安全性檢驗標準為玉米多國化進口鋪平了道路,同時部分國家開始試水我國市場,具體如下:
一、我國質檢部門陸續批準安全性檢驗議定書,為多國向中國出口玉米鋪平道路
國家質檢總局網站發布的公告顯示,2012年2月中阿雙方簽署的《關于阿根廷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國家質檢總局于4月28日批準了阿根廷玉米對華出口。來自阿根廷的進口玉米只能用于加工,必須在指定加工廠生產加工。烏克蘭于年底獲得我國質檢部門的批準,為向中國出口玉米鋪平道路。
二、阿根廷和烏克蘭玉米首次試水我國市場
阿根廷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國,它給中國提供美國之外的替代選項。雖然我國和阿根廷在2012年2月簽訂進口協定,4月正式開始資格認證阿根廷玉米出口公司,但是迄今為止買家僅從阿根廷試驗性的采購了少量的玉米。2012年10月我國開始從阿根廷購進玉米,11月份開始從烏克蘭進口玉米。隨著阿根廷和烏克蘭玉米開始出口到我國,改變當前玉米進口來源比較單一的局面。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我國還可以從泰國、秘魯及老撾進口玉米用于加工。
隨著我國玉米進口多國化戰略的開啟,增加玉米采購渠道。有效的進口渠道有利于保障國內的正常消費,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值的注意的是阿根廷玉米同美國玉米一樣,80%左右是轉基因品種,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金龍魚陷“轉基因”風波,轉基因食品引起消費者熱議。目前,我國玉米進口絕大部分來自美國。根據美國農業部2011年6月公布的數據,美國國內種植的88%的玉米為轉基因品種。盡管轉基因食品對消費者的健康是否存在直接的負面影響尚無定論,但國內外不少動物實驗都表明,轉基因食物存在潛在危險。因此,轉基因玉米進入我國后市場流向亟待關注,是否會對我國食品安全、自然環境及玉米原料生產結構產生影響充滿不確定性,需謹慎對待轉基因食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海關信息網)
來源:海關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