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3日,赴廣東佛山西樵實踐小分隊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和西樵鎮開展了“筑夢興三農”的社會實踐活動,親身體驗了魚苗養殖的全過程。
在漢代以前,九江就已經是一片遠近聞名的繁華之地。近代的時候還與紡織業的發展相結合,率先形成了有名的桑基魚塘養殖模式,而后,其影響力逐漸擴大,最后變成了珠江三角洲遠近聞名的水產養殖地。可延至現代,傳統方法明顯不適合現代生產的要求,如何利用原有的影響力來提高市場競爭力?如何在中原地帶水產養殖逐漸發展的情況下,探尋有自己特點和優勢的新養殖模式?成了九江水產人所思考的問題。自90年代起,面對風險越高的養殖業,很多人都轉型到了更有季節性的魚苗養殖。當前,鎮政府和水產協會定期舉辦“九江魚”展銷推介會等多項活動來推動魚苗養殖的發展,加以水產物流行業的逐步完善,使九江魚打入了北京、武漢、南昌等市場。
社會實踐的隊員們通過現場調查、與養殖戶座談、親身實踐魚苗孵化的全過程等多種方式,調查和感受了水產養殖與普通養殖模式的不同。在與養殖戶座談的時候,麥叔叔表示自己見證了從普通養殖向魚苗養殖的轉型過程。當時因為魚苗養殖市場還不成熟,他運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來探尋黃骨魚的養殖方法和各種孵化指標,現在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行家。在走訪過程中隊員們發現部分養殖人員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他們子承父業,年紀很少的時候就開始打理魚塘的事業。在問及自己養殖時候的曾遇到過的難忘事情時,臉上仍透出稚氣的小程告訴我們:“就是玩久了,忘記了回去喂魚”。在隨后的體驗魚苗孵化的過程中,陳阿姨向隊員們展示了孵化的整個過程,從捕魚、分池、取卵、孵化到洗池。最后隊員們也穿上了裝備,親身體會了孵化的全過程。小分隊還拜訪了九江水產協會,向協會人員探討了九江目前的養殖情況和未來發展展望。
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很快就結束了,隊員們對現當代農業事業有了進一步的體會。隊員譚偉健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印象中的農業還停留在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耕種模式,這次實踐讓我明白現代農業觸及的范圍已經非常廣泛。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