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7月整體貿易數據超預期的同時,主要大宗商品進口表現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原油、大豆和鐵礦石進口均創出紀錄新高,銅進口亦穩健增長。
盡管中國政府此前出臺的一些“穩增長”舉措部分改善了市場預期,但考慮到7月商品進口中的一些臨時性因素,斷言大宗商品需求就此強勁反彈亦為時尚早。
海關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中國進口原油2,611萬噸,較上月大增17.8%,并觸及單月紀錄高位;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亦從上月所及四個月低位強勁反彈,環比增長17.4%至7,314萬噸的紀錄高位。
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表示,“國內穩定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措施,雖然使貿易商對下半年經濟改善抱有更多預期,但反映到經濟上還沒有這么快,真實的需求尚未體現出來。三季度商品進口改善,主要是對此前政策擠壓影響的恢復。”
他指出,此前中國政府出臺措施打壓虛假貿易,加之6月市場出現資金緊張,這些從客觀上也壓制了一部分真實進口需求,7月的商品進口好轉具有恢復的性質。而人民幣兌美元的持續升值和國內資金成本偏高,也一直在支撐進口融資需求。
海關數據還顯示,中國7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連續第三個月增長,環比增加8.1%至410,680噸,創下14個月高位。在國內季節性需求淡季的7月,這一強勁數據還是有些出人意外。
新湖期貨的金屬分析師廉正表示,盡管7月銅進口的內外價差沒有6月理想,但從融資的角度還是有一定吸引力。國內保稅區貿易升水較高,吸引了一部分銅從東南亞等地流入;實體需求方面雖是淡季,但也沒有一些人擔心的那么清淡。
而對于原油進口的大增,市場人士認為主要受臨時性因素影響,對未來國內的整體消費前景仍持謹慎看法。
“原油進口創出月度新高,主要是上月國內成品油零售價上調令煉廠利潤率改善,從而拉動進口;此外三季度以加工進口原油為主的中石化煉廠的檢修率低于往年,客觀上也提高了原油需求。”安訊思息旺能源分析師孫燕松表示。
她并稱,國內整體需求確實也有所升溫,但還未出現明顯改觀,7月的市場總體而言還是較為平淡。
**“穩增長”措施料逐步顯效**
來源:路透中文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