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寧海黃壇鎮大陳村,農戶胡三毛和幫工一起開動抽水機,端著水管給他所種植的高山茄子澆水。陽光下,茄子耷拉著腦袋,草帽陰影下的村民臉上寫滿焦慮。“聽說過幾天可能會下雨,就盼著能下一場雨嘍!”
海拔670多米的大陳村位于黃壇鎮雙峰片,留在山上的村民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高山蔬菜。前幾年,村里鼓勵農戶種蔬菜致富,漸漸有了800多畝規模,還成為寧波市高山蔬菜基地之一。今年7月以來的高溫干旱天氣,讓種高山菜的村民飽受煎熬。
飲水問題還在其次。村書記丁紅星告訴記者,村里有一個山塘水庫,還能堅持至少半個月。但是保得了飲水就保不了灌溉。7月中下旬開始,800多畝菜地遭遇水荒,蔬菜生長期縮短,產量、收入也隨之銳減。據該鎮農辦工作人員估計,今年高山蔬菜將減產三分之二,農民經濟損失超過100萬元。
胡三毛是寧??h種植高山蔬菜面積最大的農戶,旱情來襲時首當其沖。“今年流轉了95畝山地種茄子、黃瓜等蔬果,前后投入30余萬元,本來擴大了規模,期待有個好收成可以收回成本,現在……”當下正是高山茄子的采收期,但因為嚴重缺水,茄子產量銳減到原來的兩成,長出來的茄子也彎曲畸形,一半以上無法出售。
胡三毛只能將這部分茄子制作成茄干,賤賣給飯店。“不要說盈利,賣的錢連人工費也不夠付。”
村民自救已經展開。早在7月中旬旱情初露時,胡三毛就花了7萬元,在蔬菜地附近挖出四個小水塘,又購買了兩臺抽水機,每天早晚從水塘里抽水灌溉,為茄子、黃瓜“續命”。也有村民跟著買抽水機抽水灌溉,但還有不少村民只能聽之任之。
黃壇鎮也已組織人員上山,幫助蔬菜基地的農戶們挖水塘,尋找新的水源。各村的旱情也將通過這些臨時的“聯村干部”第一時間上報鎮里。“一旦哪個村水用完了,我們就會派人上山送水。”鎮農辦負責人稱。(夏蘭)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