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威海文登市漁技推廣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和省廳關于加快基層漁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漁業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有效帶動了示范區養殖模式的轉變和水產品質量的提高。
一是加強漁技推廣體系建設。以市級漁技推廣部門為主導,整合鄉鎮、養殖示范區技術骨干,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分工明確、素質較高的專家和技術服務隊伍,為養殖示范區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和科技支撐。邀請相關院所知名專家教授對養殖戶進行生產技術、質量監管、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訓5期,參加培訓人員達500余人次,要求每個養殖示范戶做到真學、真會、真懂、真用。并挑選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養殖戶組成技術指導服務小組,依養殖品種或養殖區域分片為其養殖戶提供入戶現場技術指導服務。
二是加強漁業服務體系機制創新。為落實惠漁政策、發揮推廣技術人員作用和實施惠漁科普項目搭建平臺,把“漁業科技服務年”、“為漁民辦實事”、“漁業科技入戶”和“漁民陽光培訓”等納入到活動中,充分發揮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優勢;同時圍繞我市現代漁業發展特點,先后組織舉辦了“水產養殖規范用藥”宣傳周、“水產品質量安全月”、“海參、大菱鲆養殖研討會”等標志性活動,推動專家、推廣人員、漁戶間的良好互動與交流,推動漁技推廣服務工作向縱深發展。并編發《漁業科技入戶簡報》、明白紙,建立專家在線坐診、開通科技服務熱線等措施,不斷在科技服務形式和內涵上進行創新與挖掘,積極創建漁業科技服務品牌,實現科技信息的快捷傳送和對漁民的全方位服務。
三是建立漁技遠程服務管理工程。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的直接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積極整合漁業科研、教學、推廣機構等方面力量,共同研制開發了集視頻遠程診斷、視頻安防、水質在線檢測、養殖信息發送與接收、數據采集匯總儲存等5大功能于一體的漁業技術遠程服務管理系統。在全市刺參、大菱鲆、東方紅鰭豚水產品養殖示范區,設立了漁業科技遠程管理服務和病害診斷測報點6個,圍繞水質監測、苗種生產、養殖用藥、質量檢測等重點環節,為養殖戶提供疾病診斷和全方位、全時效的技術指導與服務,有效改善了漁業養殖管理手段和提升公共與社會化服務水平。
來源:文登市海洋與漁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