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梅以來的罕見高溫少雨天氣,對嵊州市農業特別是茶葉和水果造成較大影響。而且這樣的晴熱干旱天氣還將持續,這對廣大種植戶來說無疑是種煎熬。茶葉如何避免被烤焦,除了灌溉還有哪些方法?減產已成定局的桃形李該怎樣保存“有生力量”?5日,紹興日報“鄉村穿行·三農服務團”聯合市縣兩級農林專家,趕赴嵊州種植基地指導抗旱保生產。
下午,服務團一行首先來到黃澤鎮明山茶場。這里是我省第一個全國茶葉標準化創建園,也是嵊州市“越鄉龍井”的主產地之一。茶園面積3000畝,種有龍井43、白茶、烏牛早等五六個品種。因為高溫干旱,原本綠油油的茶園此刻呈大片焦黃色。“我們的茶樹幾乎全部受旱,災情最嚴重的有1000多畝,占到整個茶園1/3以上。”站在一片被灼傷程度最深的茶樹旁,明山茶場場主徐洛軍無奈地表示,“從現在的情況看,估計今年秋茶將絕收,明年春茶也要減產50%以上。”
徐洛軍告訴記者,因為面積太大,加上水源缺乏,政府投資的噴灌設施還在建設之中,而他們手頭只有兩套澆水設備,絕大部分茶樹無法灌溉,這也是茶園受旱比較嚴重的原因之一。
除了及時添置設備開展灌溉,市農業局經濟特產站高級農藝師馬騰還建議徐洛軍在行間距離比較大的茶樹間鋪草,減少水分蒸發,降低土壤溫度;有條件的,盡量蓋上遮陽網,減少陽光直射;在旱情解除之后,對受旱茶樹要及時進行修剪,加施肥料,補充營養。
離開茶園,專家們一行又來到同樣屬于山區的金庭鎮金庭村,這里是嵊州“羲之”桃形李的主產地。但因為天氣原因,今年該村的桃形李不但減產,而且品質大受影響。“我一共種了220畝桃形李,幾乎全部受旱,無論是產量還是經濟效益,都至少比往年減少一半。”種植戶王政鵬說,因為氣溫太高,加上缺少水分,李子都被逼熟了,影響了口感和品質,賣不出高價,甚至沒人要。
為減少損失,跟其他農戶一樣,王政鵬對部分李樹進行了覆草。嵊州市林業局果樹科科長、水果專家呂錄營建議他對好的果子抓緊采摘、銷售,同時把那些已經被曬干的果子趕緊打下來,以保持李樹正常生長,確保明年的產量。“采摘以后,要用摻加尿素、磷酸二氫鉀的水進行噴灑,為李樹補充營養。”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