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江門市海洋漁業在全省所處的位置比較尷尬,與江門所擁有的資源不相稱。江門海洋漁業發展空間大有可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林創對我市海洋漁業所處的地位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作為傳統的海洋大市,我市在海洋漁業資源等方面擁有不小的優勢,但與周邊的湛江等海洋漁業發達地區相比,我市在海洋養殖、遠洋捕撈、海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都存在差距。如何發揮好優勢,為我市海洋漁業發展找到出路?業內人士及專家學者均認為,要在“深”上做文章,即走向深海、瞄準精深加工。
海洋養殖業
適養水域
面積逐年縮減
我市重點海洋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臺山市的廣海灣、鎮海灣和川島群島,全市海洋養殖面積近40萬畝。其中臺山市的鰻魚養殖面積達6.3萬畝,年產量達5.5萬噸,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我市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業頗具規模,全市養殖面積達20萬畝,是全省南美白對蝦三大養殖基地。
“雖然我市養殖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但養殖區域分散,養殖技術水平有待提高,還缺乏像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那樣擁有種苗、飼料、養殖、加工及銷售一體化完整產業鏈的企業。”林創表示。
林創認為,隨著圍墾和沿海工業集中區的發展,我市沿海各鎮海水養殖面積逐年縮減,加上近海水質污染嚴重,適養水域面積在逐年縮減,養殖業發展空間也受到擠壓,傳統養殖品種和模式將遇到挑戰。“將養殖業向深海推進,扶持大企業發展深海養殖,是現代海洋漁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川島海域環境條件很好,適合發展深海養殖。”林創指出。“規劃建設川島深水網箱養殖產業園,是《關于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實施意見》提出的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的一個措施。”
據介紹,建設川島深水網箱養殖產業園已經提出多年,我市也是省發展網箱養殖試點區域之一,但我市始終沒實現零的突破。“主要是深海養殖投入大、風險大,一個臺風過來,就可能將全部投入歸零。”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相關負責人趙善和表示。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