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之路"是繼"絲綢之路"之后的又一條重大的國際商業大通道,近年來,以中國、俄羅斯、蒙古國為核心的研究機構甚至政府機關對"茶葉之路"文化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茶路文化"成為國際商業文化的一張金字招牌,這是商業界、文化界值得慶賀的一件盛事、喜事。
遺憾的是,無論是電視專題片,還是圖書、畫冊;無論是研討會還是"重走茶路"的實際行動;無論是國內研究機構、實業機構還是國際相關機構;無論是南方各省、中原各省,還是內蒙古各地,都有一個遺憾:站在各自的領域、各個地方利益、個人研究領域、各機構的角度,去看待"茶路文化",還沒有形成一個接近完整的文化體系,甚至也沒有統一的、接近事實的口徑。
由此,探討完整的"茶路文化"體系成為"茶葉之路"的研究者、關注著、參與者、經營者、弘揚者的重要課題。
根據歷史及現實的基本事實以及文化體系應當具備的基本的軟、硬條件,"茶路文化"至少有10大文化內容,缺一就顯得不夠全面、不夠厚重。
一、商路文化
茶葉"商路文化"是指"水路"、"海陸"、"平原路"、"草原路"、"山路"、"沙路"及其沿途的關口、城堡、山寨、驛站、車馬大店等相關事物的特殊文化符號的綜合。
路途不同則文化不同,例如:海上茶葉之路與平原茶葉之路、草原茶葉之路、山地茶葉之路的"商路文化"是不一樣的。中原地段的城堡、關口與草原上的驛站、駝店也不一樣?;钴S在云貴高原、青藏高原的"茶馬古道"與北方草原的"茶葉之路"的文化元素也不同,駝道、馬路、水道、航線各有文化特色。
"商路文化"是"茶葉之路"的第一文化載體,承載著"茶路文化"的酸甜苦辣、波瀾壯闊。"商路文化"體系中會有不同的交通工具,云南的馬與蒙古馬有區別,南方的馬與北方的駱駝更是不同;養馬與養駝、馴馬與馴陀都有很大差異;南、北方的車、船也不同。這就決定了茶葉"商路文化"的多樣性。
二、茶品文化
"茶品文化"既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內容,更是"茶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