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和煦的微風,行走在寧江區的鄉間田野,阡陌如畫,瓜菜飄香。一棟棟標準化蔬菜大棚整齊排列,農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運送蔬菜的車輛往來如織……處處生機勃勃,紅紅火火。
近年來,寧江區著力推行蔬菜標準化種植,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產業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目前,全區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516公頃,蔬菜產量達35萬噸,創建國家級蔬菜園區18個。
政府助推構建為農服務的“平臺”幾年來,寧江區一直把蔬菜經濟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強化措施,加大投入,做大做強蔬菜產業。2011年,寧江投入640萬元用于國家級蔬菜園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又與市國土資源局分別投資1000萬元和1400萬元共同重點發展國家級蔬菜標準園創建。寧江區委、區政府建立多種投、融資渠道,積極協調農村信用社等銀信部門,降低信貸門檻,增加信貸規模,延長貸款期限,支持蔬菜產業開發。寧江區政府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給全區蔬菜大棚全部上了保險,幫助農戶提高抗災能力。
科技支撐打造引農發展的“樣板”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寧江區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技術水平,加大科技支撐蔬菜產業發展力度,成效顯著。大力推廣新品種,研發新技術。先后引進美國大紅3號、合作903番茄、津優12黃瓜等新品種30個,覆蓋率達到60%以上,提高了蔬菜產量、質量,經濟效益也實現翻番。棚室建設始終按照“七度三材”標準和“五防”要求,堅持科學化、標準化,達到棚室高度適合,采光角度科學,弧度合理,做到防風、防水、防雹、防寒、防塌且質優價廉。此外,寧江區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與吉林農業大學聯系;另一方面,由財政出資補貼,棚菜產區組織學員,支持棚菜生產地區培養“土專家”。通過邀請專家講座、發放技術資料、召開現場會等形式服務農戶。幾年來,共聘請專家15人,開辦培訓班120期,培訓農民60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技術手冊8000份,收效良好。
合作發展組建促農增收的“車間”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寧江把服務貫穿到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搭建蔬菜銷售平臺,暢通蔬菜銷售渠道,助推全區蔬菜產業健康發展。寧江區建立了蔬菜生產信息平臺,上靠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下聯鄉鎮農戶,廣泛收集、篩選、發布市場信息,使農戶在市場引導下選好種植種類和生產時間,避免盲目。積極扶持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蔬菜產業。合作社的成立使更多農戶認識到,只有告別單打獨斗,才能克服蔬菜生產規模小、設施差、科技含量低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寧江區棚菜類經濟合作組織已發展到26個,經紀人35人,帶動農戶3600戶,增收近500萬元。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形成了產業支撐,發揮了示范帶動效應。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