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黃文水
繼前天同安出現38.4℃氣溫,昨天上午9時,同安氣象部門再度發布高溫橙色預警。酷熱的天氣,對同安汀溪的200多尾中華鱘而言,是一場火上澆油的災難。前天,一尾108斤的中華鱘死亡;昨天,兩尾中華鱘接連死亡,其中一尾中華鱘長2.1米,重100斤。據統計,自6月30日以來,短短一個多月里,基地死亡的中華鱘已達12尾。
6月1日至今,本報持續關注廈門中華鱘繁育基地中華鱘的命運,相關部門陸續介入。不過,這些中華鱘雖然挺過了饑餓關,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死亡的魔掌。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基地。上午死亡的中華鱘已解剖完畢,放進冰柜冷藏。由于最近死亡的中華鱘不少,除了幾尾腐爛的中華鱘深埋處理外,其余的解剖后放入冰柜存放。冰柜不夠用,新購了一臺。駐點的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天陸續死亡的3尾中華鱘,尸體解剖結果顯示:兩尾死于肝臟壞死,1尾死于肝胃病變。
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提供的解剖材料顯示,6月30日至8月9日,廈門中華鱘繁育基地死亡的中華鱘數目為12尾,體重從30斤到108斤不等,通過解剖確認死因主要有:肝壞死、肝胃病變、內臟器官衰竭、外傷、異物致死等。
工作人員認為,最近中華鱘陸續死亡,與之前中華鱘一度斷糧、久未進食的“后遺癥”有關。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餓極了的中華鱘饑不擇食。工作人員在死亡的中華鱘體內找到過鐵釘、石塊、樹枝、樹葉等異物,其中有的石塊直徑達4厘米,有的樹枝長10多厘米。樹枝穿透了中華鱘的腸子后,刺進了肝臟,最后致其死亡。
“中華鱘誤食異物后,在生存環境良好的情況下,一部分可以排出體外。但最近天氣太熱,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中華鱘自身的抵抗力,它們比較虛弱。”工作人員擔憂,最近居高不下的氣溫,中華鱘的死亡還有可能繼續出現。據了解,扣除最近死亡的12尾中華鱘,基地的中華鱘數量剩208尾左右。
市海洋與漁業局、養殖基地采取了多種措施,力保中華鱘的生存。一是加大養殖池的進水量,水位維持在1.5米高;二是延長增氧機的開啟時間,實現有效增氧;三是根據氣溫的變化,靈活調整中華鱘的進食。此外,重點關注患有疾病的中華鱘,打針喂藥,盡可能減少死亡率。
目前,對于中華鱘的最終去向,各方仍在磋商中,明確的解決方案尚未出爐。
來源:廈門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