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武漢市農業局組織專班,與筆者一起從菜地中來到水塘邊,踏訪新洲區三店街七里村的“宋春生水產養殖家庭農場”,以南美白對蝦為范本,解讀特色水產養殖家庭農場的致富之路,探求“水上特色農場”的獨特奧妙。
投入300萬引進“洋蝦”
為了經營農場,宋春生與合伙人程友生在水塘邊搭起了一室一廳的活動房。在房間的冷柜里,筆者看到了凍藏的南美白對蝦。“別看這會兒什么都沒有,過個半年,塘里的蝦一撈上來,一色的活蹦亂跳。”負責白對蝦養殖的程友生言語中滿是驕傲。
“兩年前在廣州吃飯時,聽朋友們說廣深兩地有很多湖北人特別喜歡吃這種南美白對蝦,但是鮮有養殖。”2011年,在朋友建議下,程友生與老家的宋春生一合計,便找到村委會提出流轉土地建家庭農場的申請:“那會兒村里40%的土地都拋了荒。”
在村委會的協調下,兩人以300元/畝的價格,從26戶鄉親手中租來176畝土地和水塘,用80畝田養南美白對蝦,96畝田養草魚、鯽魚、鰱魚等魚類。
兩人的特色水產養殖大業就此開始:推土、灌水、修路、筑壩,加上購置養殖南美白對蝦必須用的增氧機、變壓器、安裝六個大工棚……光是基建和機械化設備的投入,就達到了130萬元。
來源:中國漁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