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山西商人靠著駱駝穿過了茫茫戈壁沙漠,開辟出一條茶葉之路,把南方的茶葉一直運到了俄羅斯。
這個夏天,“茶”成了山西最熱的詞匯之一。
8月1日—5日,第二屆山西茶葉茶文化博覽會在太原舉行。雖然主辦方并未統計觀展人數、現場成交數據,但記者在舉辦地點中國 (太原)煤炭博物館現場看到,前來品鑒購買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與此同時,茶與健康科普展、茶產業消費高峰論壇、太原斗茶大賽、三晉茶人等配套活動的陸續舉行,將山西人對茶的熱情一波又一波地推向了高潮。
一般意義上來說,山西并不產茶。但是,山西人卻愛喝茶,像品醋一樣,細致、認真、講究。十幾年前,山西人只喝茉莉花茶,而現在,喝紅茶、綠茶、烏龍茶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加。
那么,作為一個不產茶、但消費潛力又不小的省份,山西與茶葉有哪些歷史淵源?如今的山西在茶生產、茶消費產業等方面發展情況如何?在市場中又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應該如何促進茶生產,擴大茶消費,推動山西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鮮為人知的晉商“茶葉之路”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茶葉大國,茶園種植面積和茶葉產量都居世界首位。
唐代陸羽在《茶經》的開篇講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這表明,在茶的栽植史上,山西幾乎是空白。由于地理和氣候等原因,山西基本不能種植茶樹。但是,山西人卻在茶培植、加工、運銷以及茶文化的傳播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絲綢之路,人們多多少少都知道這段歷史。”提起茶,第二屆山西茶葉茶文化博覽會的承辦方—山西奇略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永偉卻先提起了絲綢之路。他告訴記者,其實,在中華文明走向西方的傳播道路上,不止絲綢之路一條,還有山西商人開辟的“茶葉之路”。“但是,這條路卻鮮為人知。”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