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彭澤縣夏秋季節35℃以上的高溫天氣持續較長,給全縣的廣大水產養殖戶帶來了較為嚴重的養殖災害。為了把這種危害縮小到最低限,我們必須告訴廣大的養殖朋友們,首先是要做好魚塘管理,了解高溫干旱天氣與平常養殖有什么不同。再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才能做到有備無患,抗災奪豐收。
高溫時的水體和魚體的不良情況。一是在高溫時期養殖水體隨溫度分層,底層溫度低溶氧低,密對流少發生,水質容易惡化。二是魚的消化吸收率降低,生長速度減慢,生理代謝不良,抗應激能力下降。三是消毒藥物和殺蟲藥物的毒性加大,易殺傷魚鰓引起死亡。四是低質或含有不良物質和激素的飼料會嚴重影響養殖效果。針對高溫期特殊情況應該采取下列管理辦法。
1、控制池塘水體的深度,把池塘水深控制在1.5-2米左右,以促使水體上下自行對流,防止池水在高溫季節出現分層現象,避免底部出現缺氧區,減少亞硝酸鹽、氨氮和硫化氫的產生。有進排水條件的池塘,可在中午增氧機開前或開后,向池中加入新水,水的取用應為水源的中下部。同時,從池塘的另一端的出水口放高溫水;無進排水的池塘,可在高溫到來前,在池塘中引入水葫蘆、浮萍等漂浮水生植物,使其覆蓋1/10的水面,既可降解水中的有機質、氨氮和亞硝酸鹽,又能控制水溫。待高溫期過后,要及時清除這些漂浮水生植物,以免在正常養殖時期影響水質。
2、晴天中午多開增氧機,促使水體上下對流,降低表層水的溫度,使水體中的溶氧分布均勻。同時,促進底部產生的的各種有害物質的分解或散發到大氣中,減少對魚體的危害。
3、當水質惡化時,說明水中的氨氮或亞硝酸鹽濃度高,可用底質改良劑或光合細菌進行全池潑灑,以降低水中的有機質含量和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時延長使用增氧機時間。
4、把投時間改在上午 8:00和10:00及下午的16:00和18:00,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每次開機40分鐘左右,減少魚的能量消耗和應激反應。
來源:彭澤縣水產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