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山東壽光的名片和最大標志。如今,山東壽光人將這兩者結合,讓種菜,這個原本一家一戶干的事兒,朝著全面規模化和集約化的方向發展。一個個新型農場,專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壽光平坦的大地上。全新的模式,在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和經營的同時,也讓無數的菜農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蔬菜工人”。服務一條龍農民只管種菜稻田鎮崔嶺東村村民郭迎新種著兩個大棚,每個1.5畝,今年種的是西紅柿。她的棚一年能種兩季,由冬到夏的這一茬6月份剛收獲完畢,新苗已經栽上,靜待秋季結果,可一直賣到元旦。
2013年7月30日下午,正在棚里勞作的郭迎新對記者說,“肥料和農藥由合作社送,技術有專人指導,西紅柿熟了后直接送到合作社,由他們銷售,我們只管種。其實,我們就是些蔬菜工人啊。”
郭迎新所說的這個合作社,就是與壽光田苑果菜生產有限公司合二為一的燎原果菜專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有成員317戶,戶均兩個大棚。與郭迎新同在該社的西稻田村村民李愛榮,種的是茄子和杭椒。
李愛榮說,“加入合作社,一是放心,不用害怕買著假肥料和假藥了。技術員定期來,一般每周一次,要是有什么問題,只要一個電話,技術員就來了。二是省心,種出的菜,送過去,檢驗合格了,合作社以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每個棚產量5000公斤以內的,價格超過3元一公斤的,合作社年底每公斤還返利6毛錢,價格不超過3元一斤的,每公斤返利4毛錢。”
李愛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的棚一個一年毛收入能到9萬塊左右,成本占不到一半。資料顯示,2012年壽光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2805元,其中60%以上來自蔬菜產業。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