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開化縣持續晴熱高溫天氣,使大小河流、山塘、水庫和池塘蓄水量急劇下降,有的魚塘、山塘水位下降達三分之二,給我縣水產養殖生產造成了不小的的損失。
7月25日,大溪邊下灣清水魚養殖基地,因高溫、缺水導致夜間缺氧死亡5000斤草魚,損失慘重,養殖戶欲哭無淚!
7月至8月,因持續高溫,馬金漁種場230畝草魚塘出血病比去年平均高發30%,發病率達47%,死亡率達30%,畝均損失2000元!
8月9日,華埠大路邊一山塘因農田灌溉需要,蓄水量已不足1/3,養殖戶張偉軍戲言“馬上可以下水抓魚了!”。
8月12日,馬金三聯清水魚養殖場,因河道來水急劇減少,養殖戶盧明紅心急如焚,采取水泵提水、增氧機增氧仍抵不住每天缺水的嚴重影響,日均損失百余斤,8月已累計死亡2300斤!
據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初步統計,截止到8月13日,全縣90%的山塘、水庫水位已逼近養殖紅線,低庫容已嚴重影響了魚類正常的生長,直接或間接影響水面近7000畝。清水魚養殖情況也不容樂觀,何田、長虹、中村、蘇莊、大溪邊等鄉鎮存在河流水量稀少、干涸、斷流等現象,養殖用水奇缺,加之流水坑塘本身水位較低,高水溫引起魚病頻發,初步調查統計清水魚養殖受災面積占60%,因高溫引起的缺氧、疾病損失達500萬元。
面對如此罕見的旱災,縣水利局組織水利、漁業技術人員奔赴漁業生產一線指導養殖戶搞好高溫干旱下的漁業生產工作:
一是緊急聯系縣廣播、電視等媒體發布《高溫干旱天氣漁業生產注意事項》;
二是根據旱情較重的養殖村、塘的情況,及時調用潛水泵解決用水問題;
三是組織水產專家指導養殖戶做好“高蓄水、少投飼、快售賣”等措施,減少損失;
四是要求養殖戶做好池塘防滲、遮陰等措施,有條件的養殖塘要增加增氧設備,補充維生素,增強魚體的免疫力,減少魚病發生;
五是協調好漁業用水與農業生產用水的關系,在確保農業生產用水的同時保證漁業用水。
來源:開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