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豆原產國,我國栽培大豆的歷史非常悠久,中國的大豆曾經享譽世界,可以說,大豆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對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有著重要意義。然而,近年來,我國的大豆市場遭遇劇烈波動,進口大豆的數量迅速增加,對外依存度超過80%。與此同時,前不久農業部批準3種轉基因大豆進口,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國外大豆占據國內大部分的大豆市場,國產大豆究竟能否守住最后的壁壘?我國的大豆產業究竟該何去何從?本期,來自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韓天富研究員做客中國農業新聞網,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他就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與大家進行探討,帶我們一起走進大豆的世界。
記者:目前國產大豆的自給率僅為20%,形勢非常嚴峻,甚至有不少聲音質疑,還有沒有堅持的必要?您怎么看待國產大豆目前的形勢?
韓天富:2012年,我國進口大豆5838萬噸,國產大豆約1300萬噸,自給率僅為20%,形勢的確非常嚴峻。進口大豆比重過高,不僅嚴重威脅我國糧食、油脂供給安全,而且使飼料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受制于人,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萬一出現進口大豆運輸通道受阻、貨源緊張、價格急劇波動等特殊情況,甚至會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穩定和適度恢復大豆種植面積,不斷提高單產水平,保證國內食用大豆的完全自給,保持油用大豆的生產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這一點必須堅持,不能放棄。
我覺得認識國產大豆的形勢,需要從消費和生產兩個方面來看。
從消費的角度看,過去20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對植物油脂和飼用蛋白的需求量增加很快。大豆是糧食、油料和飼料兼用作物,市場需求量迅速攀升,供求缺口不斷擴大。但由于我國發展大豆生產的空間有限,只好通過大量進口大豆來滿足市場對大豆油脂和餅粕的需求,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和加工國。
客觀地講,進口大豆對于滿足市場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平衡國際貿易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