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地處“塞上江南”的中心,這里不僅有水稻的規模種植,水產品養殖也同樣豐富。昨日,記者從銀川市科協第十五屆科技沙龍上了解到,目前全市水產養殖總面積達到21.8萬畝,已成為西北最大的淡水漁業生產基地與水產苗種繁育基地。
銀川因為充足的淡水資源,近年來陸續引進了大量的外地水產品品種。銀川市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段洪威介紹。“羅氏沼蝦、南美北對蝦、大閘蟹、黃河鯰、黃河鯉、福瑞鯉、團頭魴、鱖魚、鱘魚等30多個品種,已經在部分地區形成了規模化生產。”
引進這些新品種,一方面是增加銀川魚產品種類供應,降低銷售價格,另一方面規模化養殖,供應西北及周邊地區。“全市水產品80%銷往青海、甘肅、內蒙古、西藏等周邊省區,成為西北最大的商品魚集散地。”段洪威說。增加了品種,拓寬了銷售渠道,漁民也因此受益,全市6000戶養魚戶,現在每年的人均收入達到 8000元。
賀蘭縣新明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是寧夏最大的國家級苗種繁育基地。該公司總經理王旭軍介紹,他們采用公司+協會+農戶+基地的方式,養殖面積達到2.5萬畝,相當于金鳳區全部的養殖面積。通過協會,將農民和公司、市場連為一體,為養殖戶提供養殖技術服務支持,使得戶均增收910余元,實現了農戶與企業雙贏。(半寒)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