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由一系列的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構成,長期以來就被當作香料、防腐劑和藥材使用。精油提取物是植物源提取物的核心成分,是一類芳香、揮發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植物原料常據其芳香特征來加以區分(oyen and dung, 1999)。精油是疏水性的化合物,包括醇、醛、酯、醚、酮、酚、萜等化學成分。精油分子結構中的六碳環會在植物的生長及動物攝食的過程中生成不同的生化組分,從而產生不同的生化功能。植物提取物類飼料添加劑被認定為“安全、高效、穩定、可控”的飼料添加劑,逐漸成為綠色環保安全動物食品生產和飼料工業充滿活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水產動物的攝食行為使水生動物必然與病原微生物直面接觸,疾病發生時,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常常導致真正的致病因素被忽略。疾病的發生除了由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誘發,還會有很多非致病性因素誘發,譬如營養不良、有毒物質蓄積、水質惡化等。本文將根據已經發表的有關植物飼料添加劑的研究資料,綜述植物提取物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及其機制,著重闡述植物提取物對水產動物腸道微生物、營養物質消化和生長性能的影響作用。
1 抗生素問題亟待解決
鑒于立法禁止藥源性飼料添加劑在動物生產中的使用,及歐盟自2006年起全面禁止促長類抗生素的使用,植物提取物得到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上世紀90年代,動物生產嚴重依賴于人工合成藥品,如抗生素、抗菌藥、抗球蟲藥、合成促生長劑和抗寄生蟲藥。人類對抗生素藥品的耐藥性困惑和一些藥物在食品中的殘留事件,使消費者和政府機關增加了植物提取物的認知(dahiya et al., 2006)。研究認為,持續過量無序地在動物飼料中使用抗生素產品,將會導致耐藥菌株的快速出現,造成無藥可用的尷尬境地(wegener et al., 1998)。
來源:當代水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