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全省漁業系統防旱抗旱視頻會議精神,8月14日上午,省總站副站長丁雪燕帶領相關科室技術人員,在杭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陳凡的陪同下,前往余杭區調研、指導抗旱減災工作。
指導小組一行走訪了余杭區運河街道戚家橋村沈海根養殖戶、新宇村李國敘養殖戶以及余杭區黑魚研究所,現場了解了受災情況,并聽取了余杭區漁政管理總站的災情匯報。
受持續高溫影響,截止8月13日17時,余杭全區漁業受災面積約2.8萬畝,其中成災面積約1.3萬畝,絕收面積544畝,直接經濟損失約3000萬元。災情主要涉及塘棲、運河、仁和、中泰等鎮街,受災受損品種主要涉及黑魚、白條、青蝦以及常規魚。其中運河街道受災最為嚴重,共有102戶養殖戶的黑魚因高溫出現發病死亡現象,涉及面積1574.6余畝,絕收面積269畝,死亡量目前已經達到626噸多,直接經濟損失1018萬元。面對災情,余杭區漁業系統干部和科技人員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深入一線了解災情、邀請專家診斷病情、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做好病死魚的無害化處置工作等,有效地減少了死魚現象,阻止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
指導組肯定了余杭區的做法,并對下一步的抗旱減災工作提出以下建議:一是要宣傳推廣已經取得的黑魚病害防治的有效方法,減少病害損失;二是通過適當加注新水、施用水質改良劑等措施,應對高溫影響;三是對空塘養殖戶,建議改養發病較少的雜交鱧或其他常規品種,并改進現有養殖模式,以及早恢復生產;四是要做好受災群眾的慰問、安撫工作。同時,要求繼續跟蹤黑魚病害情況,省市兩站也將在適當時候再進行抽樣檢測,提供后續服務。
來源:浙江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