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成片干裂、禾苗集體枯黃,在4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這樣的情景在湖南省隨處可見,同時產糧大省的南方各省也受波及。
今年夏天高溫天氣歷史罕見,7月25日至8月14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1天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其中,南方湖南等地高溫創62年來之最,部分地區農田干涸、農作物絕收,中國糧食生長險象環生。
雖然今年夏糧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十連增”,但全年糧食產量仍讓人捏了一把汗,能否實現“十連增”還面臨著天氣災害的考驗。
局部
中、晚稻或減產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資深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持續高溫天氣主要影響范圍在長江流域,對旱地作物影響較大,在高溫天氣前,早稻已經收割,但中稻也就是一季稻正值成熟期,晚稻也在生長關鍵期,以中、晚稻為主的秋糧受災面積較大、損失較重。”
今年7月以來,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出現大范圍、持續的高溫天氣,高溫少雨天氣使得南方地區旱情發展迅速。數據顯示,高溫區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52.6%,其中貴州、湖南平均氣溫為1951年以來最高,而降水量均為1951年以來最少。另據氣象衛星遙感監測,今年7月鄱陽湖水體面積比去年同期減少25%、洞庭湖水體面積比去年同期減少34%。
重慶中南部、貴州中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浙江北部等地則出現了輕至中度農業干旱。截至8月9日,干旱已導致湖南省1815萬畝農作物受旱,其中重旱812萬畝、干枯356萬畝。截至8月13日,湖南省有88.2%的鄉鎮、85.6%的自然村出現不同程度干旱。
馬文峰指出:“以目前的旱情來看,中晚稻產量或能與2012年持平,但如果南方地區旱情不能緩解,則后期江西、湖南等地中、晚稻產量堪憂。”
全國
南旱北澇增收難料
實際上,中國夏糧已經實現“十連增”。數據顯示,全國夏糧總產量達到2638億斤,比2012年增加39億斤,增長1.5%,但對于全年糧食產量來說,秋糧產量更為重要,一般要占全年糧食產量的70%以上。
來源:國際金融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