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大豆播種后,雖然美國天氣方面未有出現大的災害,但播種期間的降水偏多,仍使得大豆種植略微延遲,直至當下,大豆的開花率、結莢率也仍低于去年以及過去5年均值,這便使市場開始擔憂未來收割周期或推遲,甚至擔心早霜影響單產。由于6月底usda種植面積報告公布時,大豆未完成種植,因此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市場中基本面的消息較為匱乏,大多在謹慎等待8月供需報告數據的公布。8月usda供需報告公布后,因其數據較為理想,即美國大豆收獲面積、產量、結轉庫存均有下調,并且玉米數據也意外偏好,觸發被壓抑一個多月的豆類油脂價格于本周出現強勁反彈。
隔夜公布的美國8月供需報告數據顯示,大豆播種面積預計為7720萬英畝,較上個月預期降低50萬英畝,而收獲面積預計為7640萬英畝,也低于上個月預計的7690萬英畝。數據上表明,官方經過調查,已經認定晚播的大豆未有正常入地,由此面積降低。
而單產也同樣由7月份預估的44.5蒲/英畝,降低到42.6蒲/英畝,產量上預計為32.55億蒲,低于7月預測的34.20億蒲。官方也承認了大豆播種期間多雨,導致播種延遲,以及隨后的高溫損失了大豆的單產。而由于中國進口需求,以及美國自身壓榨需求較為強勁,使得美豆新季期末庫存預計為2.20億蒲,較7月的2.95億蒲有降低,這也表明新年度大豆的供應充裕程度并不如預期的高。
在我國,食品、餐飲,以及養殖業的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通常在假節日期間國內的植物油消費、肉類消費都將有明顯增加。而在這之前,相關食品、餐飲企業,以及養殖企業必須備足節日期間所需庫存,以備不時之需。當前,距離“中秋、國慶”小長假假期已不足2個月,各方備貨需求緩慢啟動,而部分飼料、餐飲、食品等企業因過去一段時間的相關消費不良,一直維持著偏低的安全庫存,使其必然要增加備貨,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力支持了豆油、豆粕等品種的反彈行情。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