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嫩的豆角被烈日烤成了干草
長時間干旱導致池塘干涸,塘里的一條魚被曬了成魚干
即將枯竭的河水已經無法滿足農作物灌溉需求
面對玉米絕收,羅河鎮七橋村村民非常失望
水面干涸,水鳥的棲息地越來越少
對于都市人來說,這個高溫少雨的夏秋之交令人煩躁;而對于望著干枯水塘和土地的農民來說,干旱讓他們賴以為生的收成拉響警報。昨日,記者走訪了干旱較為嚴重的廬江縣。整塊玉米地枯黃絕收、稻田邊的當家塘行將枯竭、依靠數十年的小渠完全斷流......一個多月來,每當天際邊傳來沉悶的雷聲都讓農民們心懷希望,可總是以失望收場。他們在寄望于天的同時,也在與天抗爭。
塘底的蚌殼一捏就碎
昨日中午12點30分,在廬江一條縣道邊,廬城鎮馬廠村王大姐正在抽著小塘里的最后一汪水,“也就這一下午了,明天水就沒了”。村里的老朱說,今年單季稻大多欠收,他們把希望寄托于雙季稻??墒聦嵣希謇锏漠敿姨猎缫迅珊?。 “別看現在塘里還有一些水。這都是從其他地方抽來的。”而這些水也只夠給秧苗幾天的“保命期”。一旦塘水抽完,村民們說,想收成恐怕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馬廠村南邊有一口水塘,原本是村民浣洗的地方。眼下,池塘底部龜裂出條條裂縫,老朱竟然可以將整只手伸進去??萘训暮哟采希恢缓影鲈缭缢兔?,外殼一捏就碎。河蚌邊一條小魚也跟著“陪葬”!老朱說,村子里雖然有自來水,但均出自一口大井,自從一口口池塘干了之后,井中也沒有多少水了。村民們的飲用水只能省著用。
記者探訪中沿廬江多條縣道行進,道路邊羅列著許多池塘,不少只有最后淺淺的“底子”。
數十年的小渠斷流
下午三點,烈日把泥河鎮田地里的棉花死死“摁”住,抬不起頭。瓦洋河邊,不少村民也耷拉著腦袋守候著插在河里的水管。這條瓦洋河是條泄洪河,河床已接近干涸,只剩大大小小的些許水坑,這是村民最后的希望,抽完這汪水只能等待下雨或外援。
來源:中安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