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水產品行業現狀
水產品加工一般可分為傳統加工和現代加工,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先進生產設備和加工技術的引進,我國的水產品加工技術、方法和手段逐步改善,一些水產品經過加工后經濟附加值有較大提高的產品,如水產品的精深加工、保健品、醫藥化工等成為研發的主要方向。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水產品加工企業多達9635個,年水產加工能力2209萬噸,水產品加工總量1820萬噸,比2004年增長43.3%,冷凍水產品和冷凍加工水產品仍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產量達到941.1萬噸,占加工量的51.6%,魚糜制品及干腌制品223.5萬噸,藻類加工品90.4萬噸,罐制品22.0萬噸,水產飼料(魚粉)136.4萬噸,魚油制品2.4萬噸,其他水產加工品61.2萬噸。
2011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5603.21萬噸,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15005.01億元。201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量達391.2萬噸,出口額達177.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1%和28.7%。主要出口市場為日本、美國、韓國和歐盟,增速明顯放緩,相比之下新興的東盟、臺灣和香港市場份額逐年增長,呈現市場多元化的局勢。2012年第一季度我國水產品出口55.11萬噸,同比下降8.93%其中蝦類、對蝦、羅非魚等名優養殖水產品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二、中國水產品行業法規
我國現有涉及水產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有:《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動物防疫法》、《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漁業法》、《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水產苗種管理辦法》。這些法律法規為水產品安全監管提供法律支持。此外,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向銜接、相配套的水產標準體系。但是這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在監管過程中存在著"權限不清",實際操作中存在水產品安全管理的不同意、條塊分割、互相推諉等問題,從而造成安全管理的缺位。
三、中國水產品行業存在的問題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