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力蓄水保水。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開溝引水、疏渠暢水、增泵提水、臨時性打井等多種措施,在優先確保人畜用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證漁業生產用水。同時,加強對池塘、養魚稻田等滲漏檢查和設施維修,減少水體浪費,提高水利用率。
2.加強日常管理。適當減少餌料投喂量和投餌次數,避開高溫時段的飼料投喂,避免飼料的浪費和對水體的污染;增加增氧設備開啟頻次和時間,防止魚、蟹等高溫缺氧泛塘。尤其在中午多開增氧機,促進水體上下對流,適當使用池塘底質改良劑,改善水體底層環境;加強巡塘,及時清除殘餌、雜物,保持環境良好。
3.強化病害防控。增加池塘消毒和水質調節頻次,潑灑生石灰、微生物水質改良劑等,改善水質,防止魚病發生。切實做好死魚無害化處理工作。并加強病害預防和測報,及時上報病害苗頭,嚴防暴發性疫情。
4.成魚及時捕撈上市。合理調整魚類存塘結構,及時起捕達到上市規格的商品魚,減少水體負載,降低災害風險。重點做好魚苗魚種塘的引水保種工作,保證親魚和魚種存活,保障水產苗種場的保種和生產儲備能力。
5.做好恢復生產準備。對已干枯的池塘,抓住時機及時清淤、消毒,修補塘埂和溝渠,完善排灌設施,做好旱情緩解后的生產恢復準備工作。加強調查摸底,準確掌握苗種余缺情況,及時溝通信息,抓好余缺調劑,積極做好苗種補投補放準備工作。保證一旦水源充足時能夠馬上補投苗種,恢復生產。
6、加強漁政管理,維護漁業生產秩序。各地漁業部門及漁政管理機構,針對當前持續高溫少雨,河道湖庫水位普遍較低,嚴厲打擊電捕魚、“迷魂陣”等非法捕撈行為,保護漁業資源。要及時調解因旱災造成的漁事糾紛,排除矛盾,確保漁業生產正常進行。
來源: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