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黃顙魚,主要分布于長江及其支流中,分類上隸屬于鯰形目,黃顙魚屬,是該屬中個體最大的一個種。該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少肌間刺,備受廣大養殖戶及消費者的青睞,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的增長其養殖規模越來越大,下面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瓦氏黃顙魚人工催產繁殖技術。
通常采用人工注射催產劑、自然產卵受精、自然孵化的辦法。瓦氏黃顙魚適宜催產、孵化的水溫為20~28℃,最適水溫為23~28℃。因此,應把握好催產、孵化時機,選擇氣候條件較穩定的晴天進行催產、孵化,避開早期低溫寒潮和晚期高溫。
1、催產親魚選配
選擇性腺發育良好、個體大的雌、雄魚作為親魚。成熟度良好的雌親魚,腹部膨大,仰腹可見卵巢輪廓明顯,倒立有卵巢流動現象,生殖孔擴張、寬而圓、呈深紅色,手摸魚腹,有松軟富有彈性的感覺;雄魚個體大一些,腹部不膨大,臀鰭前有一約0.5~0.8厘米長突出的生殖突,長而尖,末端有孔,呈桃紅色。
2、催產池準備
四大家魚的產卵池和流水水泥池均可作為產卵池,但池底必須光滑,這樣的池僅限于自然產卵受精方式使用。人工催產、人工授精時通常用較小的水泥地,主要便于撈取雄魚宰殺采取精液進行人工授精。大規模生產通常采用流水水泥池,一般以8~10平方米較好,水深0.3~0.6米。
3、人工魚巢設置
瓦氏黃顙魚卵呈淡黃色,為黏性卵,在產卵池底鋪上兩塊與池底大小一致的60目網片(或楊樹根須、草、棕片等),網片四周放置竹竿,竹竿上用磚塊壓緊,確保網片與池底間無間隙,然后在網布上鋪設一層用竹片夾好的棕片,待其親魚產卵。
4、產卵受精
注射催產劑后,將雌魚與雄魚按1:(1~1.2)的比例放入產卵池中,在魚發情前3~4小時,用一定量的流水刺激親魚,當效應時間到達時,改為微流水,讓親魚自然產卵、受精。瓦氏黃顙魚產卵分幾批完成,產卵時間可持續2~3個小時。產卵基本完成之后,降低產卵池水的深度,先將魚巢取出放到流水水泥池中進行流水孵化,再將親魚撈出產卵池。
5、催產劑的使用劑量及注射
通常用腦垂體(p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混合配制成催產劑,使用劑量:pg 2~3毫克/千克+lrh-a 20~30微克/千克+hcg 1200~1600國際單位/千克,具體視水溫、親魚成熟度適當增減。雌魚采用二次注射法,第一次注射劑量為總劑量的1/5~1/4,第二次注射剩余劑量,針距為10~15小時;雄魚采用1次注射法,與雌魚第二次注射時同時注射,劑量為雌魚的1/2~2/3倍。注射部位為胸鰭基部或背部肌肉,兩次注射不在要同一部位。(懷芹)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