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華軍
淤溪鎮養殖場有賣“熱水魚”的習慣,但往年高溫季節捕魚上市過程中因為操作不當引起出塘魚或存塘魚死亡的事件屢見不鮮。今年高溫季節指導員建議示范戶在捕魚前后要做好底質改良、防應激及調水等工作,這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捕魚成功率,減少了損失,增加了養殖效益。首先是在捕魚前先檢查水質指標是否正常,如果發現有氨氮等超標,要提前進行處理,將水質指標調節到合適的范圍。第二是捕魚前2~3天用一些底質改良劑,防止反底。如果捕撈魚前沒有做好底質改良工作,很容易出現反底現象,導致池魚浮頭缺氧、氨氮中毒等。另外,在捕魚前一天晚上還要潑灑增氧劑和水質解毒劑,以增加水體溶氧和分解水中毒素,為池魚創造良好、穩定的生長環境。第三是在捕魚前的1個小時左右施用一些防應激的藥物,這樣可以避免在捕魚過程中池魚因受到驚嚇發生應激反應,并且能增加水中溶氧。第四捕魚后,還要對水體進行解毒,避免存塘魚因為捕魚時產生的有害毒素而中毒,可用水質解毒劑凈化水質、降解毒素。最后是在捕魚后2~3天,待水質穩定后潑灑一些有益微生物制劑,進行水質調節,這樣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來源: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