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正是捕撈巴浪魚的季節,在福建省東山島的大澳、宮前等8個漁港碼頭,每天停靠著許多出海歸來卸魚、賣魚的漁船,買魚、運魚的車輛來回穿棱;一家家水產品企業燈火通明,開足馬力忙生產。今年1-7月,東山縣水產品加工產值83.2億元,水產品值9.54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9.4%和41.2%。
而東山巴浪魚分別約占全縣水產品加工業產值的50%、出口值的三分之一。
為何這條低值巴浪魚能夠抬高“身價”,“翻身”躍龍門、游世界?
巴浪魚為何被“賤賣”
閩南俗稱的巴浪魚,學名藍圓鲹。東山島附近海域是閩、臺、粵三省東海與南海交匯處,也是一個最大最好的閩南中心漁場,巴浪魚資源豐富,品種多樣,是東山漁民歷年海洋捕撈業中的最大宗魚類,年產量可達10萬噸,約占全縣水產品總產量的三分之二。
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介紹說,巴浪魚產量高,長期以來被列為低值魚類,對其加工,顯得較為“落后”。大部分巴浪魚被采用大凍塊、塑料箱、紙箱等簡單的冷凍包裝運輸外,就是曬干后包裝銷售。其附加值一直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提升,經濟效益低下。
為何不對巴浪魚進行深加工?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巴浪魚銷售市場還算比較暢通。價格低廉的巴浪魚大量被作為原材料出售給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一些罐頭廠企業。二是加工作坊通過曬干等初包裝后,到市場上也不愁銷路。漁村群眾曬魚干現象隨處可見。三是對于企業來說,精深加工對企業在生產技藝、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四是因為巴浪魚做成魚糜后,顏色較深偏紅,其肉質凝膠強度比較差。作為廠家當然選擇肉質口感更好的其他魚類。
讓更多人認識巴浪魚
“東山水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但以前對巴浪魚低值魚類的水產品精深加工,顯得比較薄弱。”漳州市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會長陳振魁說,物以稀為貴,而巴浪魚因產量高變價賤,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最主要的是“不識巴浪魚真面目,只緣沒有讀懂這條魚。”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