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走訪了北京市西城區某大型超市,發現食用調和油在名稱標示、配料比例、營養界定、價格界定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據了解,調和油是將兩種以上的油脂按比例調配成的食用油,一般選用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原料,再配上米糠油、玉米胚油等特種油酯。其加工過程并不復雜,就是根據人體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酯,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就成為調和油。
2004年,新的國家食用油標準開始施行后,當時食用調和油市場的隨意勾兌現象、標識混亂、名稱繁雜等問題引起了市場監管部門的注意,于是制定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進入工作議程。然而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食用調和油只有企業標準,沒有國家標準。
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走訪了北京市西城區某大型超市,發現食用調和油在名稱標示、配料比例、營養界定、價格界定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據了解,調和油是將兩種以上的油脂按比例調配成的食用油,一般選用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原料,再配上米糠油、玉米胚油等特種油酯。其加工過程并不復雜,就是根據人體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酯,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就成為調和油。
2004年,新的國家食用油標準開始施行后,當時食用調和油市場的隨意勾兌現象、標識混亂、名稱繁雜等問題引起了市場監管部門的注意,于是制定食用調和油的國家標準進入工作議程。然而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食用調和油只有企業標準,沒有國家標準。
調和油定價隨意:什么油貴就標什么
伴隨調和油隨意勾兌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調和油的定價。
北京市民劉軍翔向記者表示"好幾次都買花生油回去,因為看著價格便宜,但是買回家才發現是調和油。也不知道這花生調和油里能含有多少花生油,值不值這個價格。"
調查中記者發現,超市食用油貨架上約四分之一都在出售調和油,這些產品有的叫"食用調和油",有的直接叫"花生調和油""橄欖調和油",只是在質量等級上標注了"調和油"字樣。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