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東營市現代漁業示范區煙臺大學海水養殖實驗基地,新建設的21個標準化立體網箱養殖池,實現了由傳統養殖模式向科學化養殖模式的根本轉變。網箱養殖采用分層立體養殖新模式,實現海參、海腸的混養,提高了單位產量,養殖效益可提高8至10倍。東營市現代漁業示范區緊緊圍繞海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發展主線,以山東省黃藍兩區海洋特色產業園為載體,以省級現代漁業園區為抓手,大力調整優化漁業結構,通過科技創新,擺脫傳統漁業增長模式,逐步向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現代漁業轉變。
東營市現代漁業示范區一直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重視科技創新。先后與煙臺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依托科研院所的學科優勢和基地的資源優勢,以高新科研項目為紐帶,不斷推進產學研結合,共建現代漁業研發中心和實驗基地,搭建科研服務平臺,開展技術攻關,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有效規避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益。目前,轄區內共有科研實驗基地3個,實驗養殖池塘2400畝,成功引進立體網箱養殖新技術,澳洲鮑魚、松江鱸魚、大菱鲆等10多種名貴魚品種試養成功。
在穩定現有海洋漁業養殖面積的基礎上,東營市現代漁業示范區圍繞現代漁業發展目標,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努力發展水產品深加工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今年,投資1.3億元的山東景明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黃河口特優水產品加工項目投入運營,該項目集海參、蝦皮、貝類等多種產品加工為一體。同時,加快推進投資1.6億元的海躍1200噸/年海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目前,已完成一期廠房主體工程建設。項目投產后,將實現從海參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四位一體”的開發模式,進一步拉長海產品產業鏈條。
來源:東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