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這個夏天對煙臺大部分海參養殖戶來說是黑色的。7月持續的降水和8月的高溫致使萊州、蓬萊、海陽、牟平等地的池養海參陸續化皮死掉了。忙活了三年,眼看著秋季就要上市的海參化為烏有,養殖戶們欲哭無淚。受此影響,萊州、蓬萊等地的不少養殖戶損失在100萬元以上。
“池里原來有一萬多斤海參,春天價低我沒舍得賣,現在都死了。”萊州市城港路街道葉家村的海參養殖戶老葉惋惜地說道。本來,他的這些海參能賣100多萬元,現在一下子全死沒了,他的妻子整天為此抹眼淚。
幾天前,老葉聽村里人說“海參可能化了”,他趕緊找潛水員下水去看看自家的海參怎么樣。潛水員上來后說,“池子里見到的海參寥寥。有些海參把腸子吐出來了,只剩下皮了,還有一些已經化成水不見了。”老葉說,他家的這些海參有一萬多斤,今年春天本來可以上市,因為當時價格低,他沒舍得賣,但這些海參現在基本上全死了,他真是一肚子的苦水無處訴說。記者了解到,蓬萊、海陽、牟平等地的海參養殖戶,今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造成養殖海參大面積死亡的正是7月份的連續降水和之后的酷熱天氣。“7月中下旬一直在下雨,養殖池里進了很多淡水,之后的半個月每天都是高溫,參池中的水最高達到33℃。”老葉說。
據了解,海參的生長速度很慢,從參苗開始養殖,一般三年后才能上市銷售。海參在10-18℃的水溫下,生長速度較快,水溫20℃以上時基本停止進食,進入休眠狀態,水溫達到30℃,海參就非常危險了。
16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漁業處發布《山東省刺參高溫災害應急防范措施》指出,刺參死亡、化皮主要是極端天氣導致水環境異常變化造成,不屬于爆發性病害。養殖戶可適當投放增氧劑、底質改良劑及抗應激類制劑等,切勿投放抗生素類藥品。
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和煙臺市水產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已經在各個縣市區進行調查和技術指導,具體損失還沒有統計完畢。漁業專家提醒海參海參養殖戶,為了防止高溫天氣對海參造成更大的的損失,養殖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現存海參進行捕撈。(含冬)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