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這個夏天很特別,7月煙臺持續降雨,8月又出現多日持續高溫天氣,導致煙臺萊州等海域海參大面積減產,有的海參養殖戶稱,“6年的養殖成果蕩然無存,虧損了四千萬元。”
30萬斤野生海參大面積死亡
郭先生是萊州金倉街道汪里村的海參養殖戶,六七年前在村里的淺海水域承包了10畝水池養殖海參。“前段時間,我家露天海參出現了大規模死亡的現象,海參死后很快就發粘發臭化掉了。”郭先生告訴記者,他家養殖的海參分露天、大棚兩種。大棚海參由于有大棚遮擋,水池里取的是沿海深水井中的海水,溫度低,沒有出現海參死亡情景,可海灘上成片的露天海參卻沒有這么幸運了,近些天來陸續死亡,到現在幾近全軍覆沒。
“我家養殖露天海參有3年多了,10畝的海參池子中有5000斤海參,原本打算秋天打撈出售,誰知現在全部死了,損失太慘重了。按今年五月每斤活海參60元的收購價格來計算,損失了30多萬元。”郭先生稱,今年海參出現減產死亡,不是一兩戶的事情。萊州金倉、三山島、金城、虎頭崖等鎮街水域都出現了海參減產、死亡,僅他們汪里村就有200多戶海參養殖戶蒙受損失。養殖戶的露天海參90%以上死亡,有的養殖戶因承包了四五十畝海參池,虧損了上百萬元。
與郭先生相同,萊州金倉鎮倉上村海參養殖戶曲靜家飼養的露天海參損失也很大。曲靜介紹說,她家有50多畝露天海參,死亡率達到了95%以上,據統計有2萬多斤海參死在了池子里,損失達100多萬元。“承包海參池子6萬元一畝,再加上當年購進海參苗以及喂養海參采購飼料的投入,我的錢周轉不開了,便向銀行借了30萬元。本以為等秋季海參收貨了,就能將貸款還上。誰知今年的海參短時間內大量死亡,賠了個血本無歸。”曲靜說,他們村海參養殖戶有20多家,許多養殖戶飼養海參都是貸款,比她家虧損嚴重的養殖戶還有很多。
養殖戶劉軍在萊州金城鎮承包了兩萬畝海區,養殖了30多萬斤野生海參,每年向養殖區投放上百萬的海參苗和飼料。“辛辛苦苦培育了6年海參苗,本以為今年秋季能喜獲豐收,可現在海參卻大量死亡,直接賠進了四千萬元。目前,一斤野生海參收購價格在120元,不光賠大發了,6年的辛勤付出也都打了水漂。”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