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青翠茂盛,長勢喜人,非草食性魚類鉗魚、花白鰱在池塘水面歡快地跳躍……
近日,記者來到萬州區水產研究所甘寧基地的“魚菜共生、水質改良”子項目實驗基地,感受到了國家星火科技項目“三峽地區(重慶)特色水產業關鍵技術集成及產業化”項目的魅力,讓記者驚奇的是種植空心菜的池塘水質明顯優于沒種空心菜的對比池塘水質。
這是萬州特色水產養殖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近年來,萬州立足三峽庫區,輻射周邊,依托資源和技術優勢,突出發展名特漁業、集約化漁業、生態漁業和設施漁業,在抓好常規養殖品種發展的同時,重點發展大鯢、中華絨螯蟹、南美白對蝦、胭脂魚、巖原鯉等特色漁業品種。
“力爭在五年內把萬州建成三峽庫區名特魚類繁育中心、三峽庫區最大的名特魚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大鯢生產基地、庫區漁業觀光旅游基地。”萬州區水產研究所有關負責人稱。
魚菜共生:實現水產生態養殖
據悉,萬州區水產研究所甘寧基地的“魚菜共生、水質改良”子項目實驗基地,池塘水面種植的空心菜依靠非草食性魚類排泄物、飼料碎屑分解的氮、磷等提供營養,無需施加任何肥料,而氮、磷正是導致水質富營養化的物質。
“魚菜共生技術旨在對富營養化的水體進行改良,從而達到互利共生、生態修復,實現水產生態養殖,提供無公害優質產品的目的。此技術雖然不復雜,但對三峽庫區特色養殖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萬州區水產研究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種生態養殖魚的工序其實很簡單,將遮陽網上插植的空心菜固定在水面上即可,這種魚菜共生方式成本低、操作簡便、易于推廣。除了魚菜共生,水質調控集成技術還有微控增氧、微生態制劑投放、生物膜水質調控等配套技術,目前依照計劃在萬州、涪陵、長壽等多地推進。
特色水產:推動庫區經濟發展
來源:三峽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