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進 饒曄 郭勛桃
8月21日上午,湖南省漢壽縣畜牧獸醫水產局技術人員帶著藥品來到三和鄉金牛山養豬場,先是查看50多頭種豬和300多頭豬仔的養殖現狀,有的還注射了藥苗,隨后指導篩選良種。豬場老板崔斌感激地說“有縣畜牧局撐腰,災后生產補損的信心更足了”。
7月份以來的持續高溫無雨,給漢縣養殖業帶來重大損失,全縣12000多戶水產、畜禽養殖戶不同程度受損,漁業受災面積20多萬畝,死亡牲畜1800多頭、家禽7萬多羽,直接經濟損失達億元以上。
特大旱情發生后,縣里及時下發了《畜禽養殖場高溫天氣防暑降溫技術措施》、《高溫季節水產養殖生產管理技術要點》等技術資料,縣、鄉兩級100多名水產、畜禽養殖技術人員從轉場繁育、防治疫病、科學養殖等多途徑入手,分鄉包村到大戶,發動廣大養殖戶因地制宜,自救補損。
8月初,旱情初現,縣畜牧水產部門立即做出了魚苗外調、內調的魚苗調劑計劃,縣龜鱉產業協會牽頭,方新明、方正江等龜鱉養殖大戶在罐頭嘴鎮新民特種養殖場等地擴建15000平方米的暫養池,利用技術和設備優勢,培育、囤積500多萬只稚鱉、稚龜。這樣,即減輕了旱災損失,同時,為災后恢復生產保住了充足的龜、鱉苗子。
8月上旬,旱情持續加劇,漢壽縣大部分山塘水庫相續見底,水產種苗無法繁育、投放,甚至出現“泛塘”死魚。關鍵時刻,縣里派出7路人馬到周邊聯系有水源的臨時養殖場、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聯系水產、畜禽銷路,幫扶水產大戶轉場養殖或起水外銷,減輕旱災損失。10多天的時間里,先后轉場鮮活成魚500多噸,外銷成魚、商品龜、鱉8000多噸。
日前,漢壽縣廖翠軍等10多位畜牧水產專家組成技術服務隊伍,分片包鄉上戶巡回指導挖潛補損,恢復生產。朱云橋、陳雙貴等30多位養雞大戶在專家的指導下,通過控制禽舍溫度等措施,蛋雞的產蛋率提高了5%至10%。
據漢壽縣畜牧水產局負責人賀正春介紹:眼下,只要雨水充足,7億尾魚苗和100多萬頭仔畜馬上能投放到恢復生產中。
來源: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