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第七屆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記者團前往益海嘉里(哈爾濱)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參觀采訪,在聽取公司有關負責人的介紹后,對于益海嘉里創造的傳統行業技術創新奇跡和金龍魚非轉基因食用油贊嘆不已。
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一顆大豆的最大價值
據介紹,益海嘉里作為國內糧油行業的一份子,始終堅持科技引領糧油產業大發展的指導思想,致力于在糧油領域的科技創新。通過多年研發、摸索,益海嘉里創新性地研發出“水稻循環經濟”、“大豆循環經濟”以及“油脂化工循環經濟”等模式,不僅極大推動企業自身發展,也為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黑龍江省是中國大豆種植面積最多、產量最大的省份,所產大豆蛋白含量高。最近幾年,國產大豆陷于“減產、低價值”等困局,行業很難實現突破。益海嘉里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國產大豆“蛋白含量高”的優勢,在黑龍江、河北等地,建立了大豆深加工基地,以優質大豆為原料,通過一系列先進加工工藝,不僅可將大豆精煉成調和油,還利用大豆壓榨的副產品開發出了具有高附加值的蛋白類等相關產品。
在益海嘉里“大豆循環經濟模式”下,從一顆大豆提煉成食用油再加工為副產品,最終可以產生出203種產品。一次次的蛻變和轉身,實現了一顆大豆最大的價值。此舉實現了大豆行業“吃干榨盡”的模式,提高國產大豆的附加價值,積極探索國產大豆產業的長遠發展之道。
據介紹,以益海嘉里在河北秦皇島的大豆深加工基地為例,大豆壓榨后,油脂當中的副產品經過加工制作出大豆卵磷脂、大豆濃縮蛋白粉、大豆分離蛋白粉、功能性濃縮蛋白粉、烘焙蛋白粉、組織蛋白粉、水解蛋白、脫脂豆粉等系列產品;同時,用在中和過程中所產生的皂腳做酸化油,并進一步加工成生物柴油或作為油脂化工的原料。
而在制作分離蛋白過程中所產生的蛋白廢水,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后可年產沼汽4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可達到540萬度;發酵處理后的廢水經處理可以達到ro水的標準,可以重新作為生產用水,實現循環利用。
來源:中國臺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