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岳燕云
“老塘改造,一塘頂兩塘,產量翻番。”近日,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鎮東二畦村養殖戶張兆祥站在魚塘前,掰著指頭給記者算起了收入賬:未改造前畝產五六百公斤,改造后魚病減少了,魚的品質也提高了。如今魚塘畝產一噸多,每畝魚塘的年收入增加了至少500元。
北庭鎮水資源豐富,是水產養殖大鎮。然而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由于大規模開塘,近年來地下水位明顯下降,如何追求經濟利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是北庭鎮水產業亟待破解的難題。為此,吉木薩爾縣著力推進水產業轉型升級,摒棄靠擴大規模增產、靠拼資源吃飯的老路子,走產業發展與生態優化并重的綠色道路。
從2011年起,北庭鎮不再擴挖魚塘,把增產增效的重點放在全鎮精養魚池的改造上。縣委、縣政府為每畝魚塘改造補貼500元,同時安排技術人員,深入到養殖場和養殖戶家中,從方案設計、維修改造標準、改造時間、設備配套等方面進行全程指導,確保維修改造后的魚池標準、高效、環保、低耗。
兩年來,通過大養殖戶魚塘的改造增效和禁止新挖魚塘措施的實施,分散的小養殖戶逐漸被淘汰。采訪中,記者看到幾處廢棄的魚塘長滿了蘆葦。“以前有40多戶,現在剩下20多戶,現在的魚塘面積是1200畝,比原來減少了2/3,年產量卻是以前的一倍多。”副鎮長張艷忠說,截至目前,北庭鎮已完成魚塘改造75%,預計在2014年底前全部改造完畢。
來源:新疆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