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大地,驕陽熾烈,一片蒸烤。望全縣上下,惟余焦黃。
城里城外,旱魔肆虐。禾苗枯萎、溝塘干涸,欲與高溫試比高。……
自7月16日以來,我縣連續晴熱高溫,目前,全縣總受旱面積20萬畝,其中重旱10萬畝,干枯面積1萬畝,2萬多人和1千多只牲畜飲水困難。
提早發動 掌握主動
抗旱減災,時間緊任務重。隨著旱情的發展,我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及各地各鄉鎮把握關鍵時間節點,適時部署組織調度,絲毫沒有懈怠,牢牢掌握了抗旱的主動權。
面對旱情,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時啟動全縣抗旱工作ⅲ級響應,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要求相關部門要通力協作,科學指導抗旱。縣防指緊急拔付抗旱資金30萬元,抗旱用電60萬千瓦時支持全縣抗旱。縣水利局抽調20多名業務技術同志,分派11個工作組,進駐到縣情最為嚴重柏林、百神廟等鄉鎮,按照“上游不干田,下游不枯苗”的分次輪灌原則調配水源,指導幫助抗旱救災。縣農委也抽調工作組深入田間地頭,動員和引導群眾,要積極改變種植模式,采取水路不通走旱路的策略,改種效益較高耐旱的經濟作物。縣氣象部門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加強值班會商,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城關鎮、柏林等鄉鎮下拔專門抗旱資金,組織人員清淤渠道,確保水流暢通。
針對日趨嚴重的旱情,我縣根據山、丘、庫、崗等地形兼有的特點,一地一策,制定節水、用水、保水、蓄水方案。要求灌區,利用龍河口水庫、付沖水庫僅存水源,清淤渠道,分時段、分流量實行輪灌,并做好蓄水和保水工作;圩區低洼區積極開機,搶引堤外河水,保水增水;丘陵崗區要科學調配現有庫塘蓄水,確保人畜飲水;山區要攔截地面徑流、淘沙宕、挖深井,補栽搶種。
增強服務 確保收成
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服務隊,21支縣級抗旱服務隊晝夜奔波,抗旱減災大顯身手。
“喂,我們正在作業的一臺水泵壞了,請安排人來修,好嗎? ”此時,已是深夜12點多了,萬佛湖鎮抗旱服務隊接到群眾的電話,已經準備上床休息的隊長劉亞林二話沒話,穿起衣服,帶著兩名服務隊員,打著手電趕去搶修,一個多鐘頭后,水泵修好了。望著汩汩流出的清泉,劉亞林他們水都沒喝一口就走了。
來源:舒城縣宣傳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