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產量增加了 蝦子卻“少了”
入夏的武漢,大街小巷遍布著各類蝦店,結群吃蝦成了市民最重要的消遣之一。在一些知名蝦店里,經常出現排隊現象。
在小龍蝦的主產區,同樣“一蝦難求”。潛江“蝦皇”總經理曹利軍介紹,該店每天小龍蝦銷量至少1噸以上,有時“不得不”推出多項“限購”辦法:“每桌限點一盆”、“限店內食用、不打包、不外賣”等。
“蝦戰”愈演愈烈,價格持續上漲。前三年,全省小龍蝦批發均價每年上漲10% ,今年一下子由去年的26元/公斤漲到35元/公斤,跳漲30%以上,8錢的大蝦批發價達80元/公斤,一兩以上的精品蝦批發價更達120元/公斤。即便如此,小龍蝦仍供不應求,蝦店老板感嘆“動作慢點就搶不到貨”。
除了蝦源緊俏,好吃佬們還發現一個“怪象”,市場上“唱主角”的多為半兩上下的中小蝦,大蝦難覓蹤影。
蝦源短缺,個頭偏小,是不是產量下降了呢?
恰好相反,監利縣今年產小龍蝦約8.7萬噸,同比增36%;洪湖市今年小龍蝦產量超過7萬噸,增20%;潛江市今年小龍蝦增15%,全省產量有望突破33萬噸,同比增長10%。
原因 大半作為原料被搶走
其實,湖北省小龍蝦供省內消費的,不足產量的一半(去年省內消耗量為14.5萬噸)。
“主要是餐飲市場和加工企業、加工企業之間、省內市場和省外市場、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爭奪原料,導致小龍蝦供需失衡。”調查組調查報告顯示。
湖北省作為小龍蝦主產區,吸引來了蘇、浙、滬、京等消費旺地的原料采購商。他們坐鎮田邊、塘頭搶貨源,與省內采購商打起了價格戰。監利縣棋盤鄉富華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爾華介紹,蝦隨價格走,一類大蝦大部銷往南京、上海、北京等地,二類中蝦大都銷往杭州、福州等地,留給本省的只有三類小蝦了。據了解,湖北省每年外銷8到10萬噸小龍蝦,絕大部分是大、中型的。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