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幾畝大棚蔬菜今年全部投了保,今后遇到天災時心里總算有底了。”說起政策性農業保險,沈巷鎮大棚蔬菜種植戶彭中青高興地說,這項民生工程給他們種植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今年我市繼續實行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共承保農作物118萬畝,能繁母豬150頭、奶牛825頭,各級財政為此掏出的補貼保費高達1402萬元。
“我市今年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品種主要為水稻、玉米、棉花、大豆、能繁母豬、奶牛、森林等,但不少縣區都結合本地實際,將當地特色農產品納入試點范圍。”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沈巷鎮為例,該鎮大棚蔬菜種植規模大,有著多年的辣椒、毛豆種植歷史,針對這一情況,鳩江區聯合指定經辦機構,專門針對沈巷大棚蔬菜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維護了該鎮10萬名農戶的種植權益。
據介紹,在保費補貼籌集方面,種植業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40%、省財政補貼25%、市或縣財政補貼15%、種植場(戶)承擔20%;能繁母豬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50%、省財政補貼25%、市或縣財政補貼5%、養殖場(戶)承擔20%;奶牛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50%、省財政補貼20%、市或縣財政補貼10%、養殖場(戶)承擔20%。以一畝大棚蔬菜須繳納保費20元為例,各級財政補貼80%即16元,種植戶只須自己繳納4元。
“政府出大頭,我們出小頭,參加這個保險太劃算了!”了解保費相關政策后,湯溝鎮村民徐茂生表示,自己要把家里的水稻、蔬菜全部加入保險。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還鼓勵有條件的縣、區適當提高農戶特別是五保戶、特困戶的保費補貼比例,以減輕農戶保費負擔,同時鼓勵龍頭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替農戶承擔一部分保費。
在試點品種方面,我市每年選擇種植面廣的大宗農作物和飼養量大、對保障人民生活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的養殖品種,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幾年來試點范圍不斷擴大。今年我市新增育肥豬和森林保險,其中,育肥豬保險保費由各級財政補貼40%,公益林保險保費全部由財政承擔,商品林則由各級財政補貼80%。
據介紹,一旦參加保險,種植業中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對投保農作物造成的損失,養殖業中重大病害、自然災害、意外事故以及強制捕殺所導致的投保個體直接死亡,均可由經辦機構按合同理賠。
來源:蕪湖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