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農機深受群眾歡迎
由于今年氣溫偏高,前期水稻栽植提前,四川省水稻機收從7月底就已啟動。8月23日,記者從農業廳獲悉,目前四川省已逐漸進入機收高峰期,比上年提前一周左右,已完成目標任務的14%,丘區小型機具成為今秋亮點,然而機收成本的上漲,也使得各方對機收作業補貼政策出臺的呼聲更加強烈。
機收重點在丘區小型機具唱響豐收歌
8月23日,在隆昌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機收現場會上,8臺中小型農機干得熱火朝天。59歲的金鵝鎮農民劉族能推著機器在金色稻田里來回穿梭。他說,看了三年現場會,今年7月28日終于狠下心買下這臺售價2.98萬元的 “鑫源”牌小型收割機,政府補貼3500元。“一天能收8畝地,純利潤能有1000多元,一年就能回本。真后悔買晚了!”劉族能遺憾得連連咂嘴。
隆昌縣農業局農機股負責人楊華軍介紹,今年該縣先后開了機收會19次,農民踴躍購機,全縣各類中小型收割機隨后增加56臺,收割水稻面積8.3萬畝,水稻機收率能達到26.3%,而去年只有12%。
據了解,截至8月22日,全省水稻已收獲942.2萬畝,占種植面積的32%,進度同比快了21%。“機收面積達213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43萬畝,機收已完成目標任務的14%。”省農業廳農機處副調研員楊琳凌告訴記者,目前瀘州機收面積已突破40萬畝,完成目標任務107%。宜賓、自貢、內江等川南地區收獲過半,機收任務過半。樂山、眉山、遂寧、資陽、廣安、達州等地機收也已展開,全省逐漸進入機收高峰期。預計全省將投入水稻收割機3.2萬臺,完成水稻機收1500萬畝,水稻機收比例將超過50%。
“今年四川省將水稻機收工作重點放在丘陵地區,針對丘區田塊小、泥腳深的難點,加大小型收割機具推廣力度。”楊琳凌說,7月下旬,省農業廳在宜賓召開全省丘陵山區水稻機械化收獲推廣現場會,隨后,合江縣、興文縣等19個縣區相繼舉辦現場演示會近30場,“眼見為實”激發了農民購機用機的熱情,小型收割機今年唱響了四川省丘陵山區金秋的豐收歌。
今年全省各級農機部門還引進江蘇、湖北等地的高性能聯合收割機約7000余臺,但由于部分地區稻田有水,外地“稻客”遭遇“水土不服”。“我們機器太重,容易被泥腳田陷住,所以不少地方下不了田。”剛從瀘縣趕到隆昌的湖北荊門機手鄧遠超告訴記者。
“下一步還需要加大力度推廣適合本地特點尤其是適合有水田的中小型收割機。”楊華軍說。
成本每畝上漲近20元 多方呼吁出臺機收補貼
據了解,目前全省柴油供應平穩,價格7.34元/升,聯合石油公司已給農戶辦理了農機加油卡,可享受柴油0.15元/升的優惠。但是,包括油價在內的機收成本的進一步上漲,既擠壓了農機大戶、合作社的利潤空間,也將壓力轉給了農民。
“尤其是勞動力成本的上漲,水稻機收價比去年平均上漲10-20元/畝,丘區機收價格最高達360元,普遍在200元左右。”楊琳凌表示。
據了解,今年隆昌的機收政府指導價在每畝260元―320元。內江利隆農機專合社理事長劉小龍拿自己合作社的機器給記者算了筆細賬。“以‘久保田208’為例,一天耕作10―15畝,2個機手工錢400元;2個接糧手200元;散工2-4人320元;搬運工2人200元;田間加場外運輸費在700-800元;油錢150元,再加上機器磨損和養護費用,總成本3000元左右。”劉小龍說,給自己社員服務是220元-260元/畝,基本是保本,微盈利,給非社員收割是260元―300元,每畝平均只有五六十元利潤。
而即將展開的機收的平原地區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據記者2012年了解,德陽的農機機收平均利潤只有10多元,今年成本的上漲將利潤擠壓更加厲害。
即使是機收價格上漲,但相比于傳統請人工收割,機收優勢依然明顯。“請人工收割,一個工人120元/天,比去年上漲20元,加上煙錢、飯錢、酒錢,一畝地總成本在480元―520元。一個人一天才割0.3畝,而小機器收一畝只需要1小時,大機器10分鐘就搞定。損耗更小、速度更快、效益更高。”楊華軍也算了筆賬。
楊琳凌分析說,隨著四川省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空心化”將日益嚴重,農業生產用機具替代人力,實施規模化經營已成必然趨勢,也是農民群眾的熱切需求。
對遲遲沒有出臺的機收作業補貼政策,隆昌不少農機大戶、農機專合社負責人和農機部門管理人員表示出強烈的期盼。“糧食補貼如今都開始直接補貼給種糧大戶了,也希望省、市、縣能盡快對機收按照作業量給予補貼,這樣才能提高購機、用機積極性,真正提高機收化水平。”劉小龍呼吁。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