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茶葉稀土含量超標,而國外沒有此項標準,給外商在華采購帶來疑惑。
英國聯合食品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蘇志杰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說,由于農殘超標、可追溯系統缺失等問題,公司去年在世界最大的綠茶生產國—中國的采購量不到其全球采購量的20%,采購成本高企導致中國區在其旗下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川寧茶企業利潤貢獻率尚不足1%。此外,稀土限量是中國定的標準,中國的茶企卻做不到。
農殘檢驗標準與國際未接軌既阻礙了跨國公司在中國開展大規模采購,也制約了中國出口茶葉從散裝低端原料茶向高端的轉型。這也是去年中國茶葉出口量減2.82%的重要原因。
7月底,江蘇省質監局通報了今年第二季度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結果,7家茶企的品牌茶稀土限量(以稀土氧化物總量計)項目不合格。2005年10月,我國廢止了gb9676《茶葉衛生標準》,茶葉衛生標準納入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管理范疇。根據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的稀土含量值為2mg/kg,也即茶葉中稀土含量不得超過百萬分之二。
而關于稀土限量的標準,讓外商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這個標準僅在中國有,歐盟、日本和美國以及其他產茶大國并無此標準。但他們對此問題非常重視。
“中國定的標準,自己的茶企卻做不到。”蘇志杰說,他最初聽到茶葉里含有稀土,不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后來才發現這是在中國茶葉種植過程中自然產生的。
2012年,中國產茶約175萬噸,出口31萬噸,同比下降2.82%。來自中國食品土特產進出口商會的分析認為,因農藥殘留檢測問題,出口到歐盟、日本的茶葉數量逐年減少。2012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茶葉量為40863.8噸,同比下降5.2%;出口到日本的茶葉量為17319.9噸,同比減少4.3%。
關于稀土限量的問題,不止一位茶企負責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喝茶又不是吃茶渣,茶葉中的稀土含量是指茶渣中含有稀土,又不是茶湯中含稀土。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