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和大連瓦房店海參協會合作開展的海參養殖互助保險迎來了首位投保會員,大連長興海產公司的王經理為他承包的506畝養殖海參投保了養成險,簽下了海參養殖互助保險的第一單。
近兩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漁業保險工作,今年又多次明確提出“積極開展海水養殖保險”。為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就開展水產養殖保險做了大量前期調研和準備工作,并成功與瓦房店市海參協會達成合作開展海參養殖互助保險意向,同時聯合中航安盟保險公司作為再保險單位,共同為瓦房店地區的海參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為了方便群眾投保,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和中航安盟保險公司成立了聯合工作小組,在瓦房店海參協會進行現場辦公,集中為前來投保的漁民和養殖戶辦理業務。
瓦房店市位于遼東半島中西部,有大面積宜養灘涂,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海參養殖地區,據不完全統計,當地從事海參養殖的漁戶有近萬戶。在過去,瓦房店地區的海參養殖戶一直和農民一樣,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這一點,從事了20余年海參養殖的王經理深有感觸:“海參對環境特別是海水的鹽度要求特別高,雨水多了就很容易死掉,經常是一場暴雨就讓十幾戶人家賠得傾家蕩產、血本無歸!”而因為海參的生物特性,其死亡的查勘定損非常困難,使得保險公司一直不敢開展海參養殖業務,承擔相關風險,養殖戶所發生的損失只能全部由自己承擔。在當地的養殖戶中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辛辛苦苦干三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一次嚴重的自然災害不只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因無法償還銀行貸款、影響個人的信用等級而無法再次取得資金進行生產自救。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