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湖南遭遇罕見旱災,但當地蔬菜價格的漲幅并不比全國高。據湖南省統計局統計,今年1~7月,湖南cpi 漲幅比全國低0.5個百分點,蔬菜價格漲幅比全國低7.4個百分點。
為什么大旱之年蔬菜價格并未大漲?"這是因為湖南省建立了一批蔬菜直銷平價店,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在湖南株洲一家蔬菜平價店揭牌儀式上對記者說。
而就湖南全省而言,截至目前,全省已經建成883家農產品直銷平價店,該省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建成1500~1800家,預計3年內建成5000家。
周望軍表示,在傳統銷售模式下,蔬菜的生產、運輸、銷售環節加價幅度一般為150%~250%而平價直銷店可使其下降到50%左右,大大壓縮了中間環節的成本,直銷店的菜價一般比其他商店平均低15%~30%.
蔬菜平價直銷店這一模式始于2010年,最先在廣東省進行試驗,2011年3月開始在全國推廣。2012年3月,國家發改委專門下發《關于充分發揮價格職能作用 進一步推進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進平價商店建設。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統計,截至2013年4月份,全國各地已建成各種類型的平價商店超過1.1萬家。
蔬菜平價直銷店的建設與價格調節基金的支持密切相關。按照《價格法》規定和國務院要求,目前絕大多數省份在省級或者市縣級都建立了價格調節基金制度。各地利用價格調節基金,采取補貼水電費和租金等方式支持平價商店建設。
湖南紅星盛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長沙建設了三家蔬菜平價直銷店,該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長沙建設300個平價直銷店。該公司總經理許華忠對本報記者介紹說,開設一家平價店可以獲得3萬~5萬元的價格調節基金補貼,還可以享受租金和水電費方面的減免。
湖南物價局局長龔秀松介紹說,目前湖南省級的價格調節基金每年有10億元左右,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扶持平價店的建設。此外,價格調節基金還對一些蔬菜基地給予了補貼,以降低生產環節的成本。
"在價格改革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我們正在研究如何使價格調節基金在征收、管理和使用環節更加完善,更好地保證市場供應、平抑物價。當然,這也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周望軍說,"農副產品的價格長效穩定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既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迫切需要各地物價部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創新體制、機制。"(夏蘭)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