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丹、柯明珠)昨日,記者從市水產局獲悉,由于連續的高溫天氣,對我市水產養殖帶來影響,截至目前,全市精養魚池和塘堰受災面積達2.2萬余畝,損失成魚魚種7700噸,直接經濟損失達9400萬元。
自7月下旬以來,市水產局成立3個技術指導小組,分赴梁子湖區、鄂城區、華容區等重點漁區,全力開展漁業抗災自救技術指導。技術指導小組經走訪了解到,由于近段時間的高溫悶熱天氣,魚類增氧負荷大,而供電和水源供應不足,出現了缺氧死魚情況。同時,由于魚類適宜生長水面溫度在22℃至32℃之間,而根據近期檢測發現,魚池水溫普遍高于32℃,水溫過高影響魚類攝食量,生長速度變緩。
如何應對漁業災情,市水產局專家提醒漁民要采取科學措施應對災情,確保魚池3—5天補水一次,每次15—20㎝;要堅持早晚巡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及時開動增氧機,并對魚池進行清理;要做好魚類病害防治,定期對食場進行消毒,每半個月有針對性地投放藥餌,避免因病害造成損失;要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投餌,并按照每畝15至20公斤的標準,向水面拋灑生物制劑或生石灰,改善魚池水質。
來源:中國鄂州政府門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