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海洋經濟向生態轉型
———訪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趙裕壽
隨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深入推進,海洋經濟被作為緩解資源環境要素制約、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我市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作為主管海洋事務的政府部門,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對發展海洋經濟重要性的認識,加強規劃和宏觀調控指導,提供優質服務與保障,推動海洋經濟向高端提升、向生態轉型。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不斷提高發展競爭力。全市將以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涉及海洋與漁業的30個全市藍色經濟重點工作為抓手,加大海洋科技創新力度,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推動海洋產業上檔升級。力爭海洋經濟實現“一個突破、三個高于”,即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以上,高于全國、全省海洋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十四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平均發展速度。
著力構建現代漁業發展體系,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煙臺漁業在全省、全國的領先地位。全市將牢牢堅持漁業基礎地位不動搖,以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漁業為主攻方向,全面提高漁業生產力水平,推動全市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力爭2013年,全市漁業總產值達到640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1.55萬元,水產良種化率達到95%,新認定省級現代漁業園區15處以上,全市海珍品底播養殖面積新增5萬畝。
加強集中集約用海綜合管理,為藍色經濟區建設貢獻力量。開展海域使用權證“直通車”政策創新示范,為東部新區建設搞好服務。以招遠市和海陽市為試點,制訂創新工作方案,縮短填海造地建設項目的審批周期,為藍區建設提速增效。實施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確保海洋生態紅線區域得到有效保護,紅線區域面積和自然岸線分別達到40%。
來源:煙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